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市州快讯>文章页

甘孜州泸定县:坚持“党建+防汛”双向赋能 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https://www.scjgdj.gov.cn/  (2023-07-24 17:22:56)    

当前正值我国“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甘孜州泸定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聚焦“9·5”泸定6.8级地震后首个汛期严峻态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秉承抗震救灾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坚决打赢防汛减灾这场“硬仗”提供坚强组织保证。近一个月来,成功应对三次强降雨考验,紧急转移群众827户3019人,实现成功避险,无人员伤亡。

坚持党建引领 以坚强的组织保证下好防汛减灾“一盘棋”

完善组织架构。第一时间成立由县委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县级领导为副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亲自部署、督促落实,全县先后召开防汛工作部署会及调度会10余次,分析防汛形势,明确任务责任,切实筑牢防汛工作思想防线。精心组织部署。面向全县各级党组织印发《关于在防汛抢险救灾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倡议书》,建立县、乡、村、组、户“五级联动”机制,重点聚焦震后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建施工营区等重点区域,逐点制定完善防汛工作预案及强降雨应急避险方案,落实具体责任人和监测员672名,储备装备物资,开展实战演练,切实做好防汛救灾前置工作。明确工作职责。坚持“责任到岗到人,措施到底到边”的工作原则,实行县级联系领导一线指挥、乡镇领导一线调度、村组干部一线处置的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严格落实“三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制度,切实把工作责任压实到指挥体系每个岗位、每个人员,全面筑牢防汛减灾“红色堡垒”。

发挥组织优势 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拧紧应急响应“一股绳”

坚持关口前移,把握工作主动权。严格履行县级领导蹲点带班、县乡干部包村值守制度,按照“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要求,各村组织书记提前动员村“两委”干部、骨干党员等力量,充分利用微信群、朋友圈、“村村响”广播等平台,全天候、全方位、全渠道加大地质灾害预警频率,提前组织辖区内高中风险地区群众转移避险。7月11日,泸桥镇木杉村党支部按照县委统一安排部署,提前组织转移群众20户90人,游客45人,企业施工人员31人,成功实现险情发生人员零伤亡。坚持全员下沉,补齐一线生力军。有效整合、充分发动全县各级机关党员干部、省内外对口帮扶干部、离退休党员干部、群团志愿者等,组建“红城先锋·党员志愿服务队”185支,3400余名党员实地走访开展防汛减灾和安全生产知识大宣讲,协助监测员不间断开展风险隐患点排查,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群众对自然灾害的发现识别、应急处置能力,全力配合开展防汛减灾工作。坚持一线考察,用好选人试金石。县委组织部认真践行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不断完善干部选用机制,坚持在一线考察培养领导干部,把防汛减灾一线当作检验干部政治本色的“赛马场”,让“千里良驹”脱颖而出,通过实地调研、分析研判,对在防汛减灾这场“硬仗”中,主动积极、冲锋一线、表现突出15名的优秀干部,及时纳入后备干部数据库,提拔使用1人,进一步树立干事创业、优进劣退的良好用人导向。

强化示范带动 以暖心的实际行动凝聚民族团结“一家亲”

扎实开展“有事找党员+”活动。全县各级党组织常态推进“有事找党员·党员在身边”行动,结合“民族团结进家庭”活动,全县2966名党员干部深入受灾一线,入户走访联系结对群众,了解群众困难诉求,积极探寻解决方法,帮助留守老小、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办好事实事1200余件,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充分发挥“两新”组织资源优势。针对受暴雨、泥石流等灾害影响导致县内部分社区停水、停电等问题,积极协调县内7个“两新”组织调度洒水车定时为群众送水,分时段保障电梯用电,基本满足群众短期生活需求,同时组建电力、水利、通信系统党员抢险突击队5支,及时恢复受灾地区群众用电、用水等基本生活保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积极引导各族群众生产自救。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由各受灾村党组织书记带头组织村“两委”干部、共建共创支部党员动员年轻群众组成救灾突击队15支,奔赴各个“战斗点位”,进行路面淤泥清理、风险隐患排查、受灾群众安置等工作,帮助各族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以实际行动书写泸定干部的为民情怀。

“不弃微末,久久为功”,泸定县将继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如履薄冰的紧迫感,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持续完善防灾避灾组织体系,抓实抓细防汛减灾各项工作,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防汛救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努力为成都大运会成功举办营造安全稳定环境。

(甘孜州泸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