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坚持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和德阳市委九届五次全会精神为引领,以“两新”党建工作为载体,强化政治领航、科技创新和人才聚集,不断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发展的优势,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抓好学习宣讲,强化政治领航
以学习宣传上级精神为契机,不断强化对民营经济主体和从业人员的政治引领,进一步夯实党建工作基础,提升工作水平。一是加强学习宣传筑牢思想基础。选派120余名市、镇(街)两级“两新”党建指导员,常态化走企入社开展好学习宣讲,同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帮助优化“三会一课”流程,精准定制学习内容,确保学习宣传实效,引领企业学在前、干在前、走在前,进一步筑牢“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二是“两个覆盖”夯实组织基础。市委组织部牵头,采取“查找—比对—核实”三步法,整合职能部门、属地各级力量,摸排非公企业1180家、从业人员68331人、党员2698名。推动商会全覆盖成立党组织,建立小个专、交通运输、快递行业等新业态党组织,194名流动党员纳入管理,全年新建党组织34个,累计达325个,进一步夯实了民营经济领域党的组织基础。三是打造品牌推动全面提升。全面抓好“两新”党组织“评星定级”,158个“两新”党组织被评为星级党组织,其中四星、五星级党组织共31个,居德阳各区市县第一,以此带动民营企业党建和业务全面提升;2022年,广汉12家企业入选“德阳50强”,规上工业企业户数位居全省区(市、县)第二位,京东广汉信成贸易、益海粮油入选全省民营企业百强榜。
搭建发展平台,汇聚资源力量
出台贯彻上级精神的广汉本地各项具体措施,为民营企业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汇聚发展力量。一是继续深化“党建+”系列载体。选派31名金融机构干部与14名机关干部双向“交叉挂职”,常态抓好民营企业党组织与金融、保险机构党组织共建,用好“评星定级”成果,推动“党建+金融”累计授信274亿,累计用信219亿余元;“党建+保险”为“两新”组织提供保险保障53.47亿,“党建+金融+保险”入选第六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党建+科创”行动促成“科创中国”结对共建项目2个,成立科创团队3个,上之登等6家企业评为科技创新示范企业。二是招才引智强化创新引领。与电子科技大学共建三星湖传感技术产业研究院,10名全国知名传感器产业人才入院工作,引进国科(德阳)智能传感谷、泛普科技西南总部等一批项目,打造起光电行业领域创新企业集聚、发展活力涌现的产业高地;《广汉市人才引进和培育实施办法》为主干,紧扣油气装备和传感产业需求,成功创建国家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吸引142家企业和创业团队入驻,为入驻孵化基地的优质企业定制“人才创业险”。三是开放合作拓展服务渠道。结合成德眉资同城化等中心工作,强化对外开放合作;与新都、青白江等深化“大港+”人才联盟,组织广汉企业参“蓉漂人才荟”系列活动;与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审查协作四川中心签订合作备忘录,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服务;在深圳、上海创建人才孵化基地。
完善工作机制,常态惠企发展
一是进一步完善“两新”党建领导和联系机制。配齐“两新”工委书记和专职副书记,强化“两新”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两新”工委、行业党委与重点企业直接联系制度,建立联系点7个;建立以1个党建指导站、6个党建指导组、42名市级“两新”党建指导员、70余名镇(街)党建指导员为支撑的“站—组—员”三级工作模式,常态化指导和推动广汉“两新”党建工作,为民营企业发展做好组织保障。二是出台系列政策文件。市委组织部牵头出台《广汉市党建引领非公企业健康发展九条措施》,明确7个部门牵头,协调20个部门参与,真抓实干为企服务,深入开展政策宣讲、送培训、送技能、送温暖、送政策等活动。制定《广汉市关心激励企业家十五条措施》,从尊重、服务、激励、提能四个方面提出工作举措,走访慰问企业家30余名,定期与企业家座谈会商,把企业的事当成党委政府自己的事,积极协调解决,充分激发发展动力。三是构建全方位服务体系。用好“党建带群建”“党建带妇建”等载体,整合工会、团委、妇联资源共建党群驿站,以此引导符合条件的“两新”组织建立工会45个、团委2个、妇联125个,为民营经济领域从业人员提供常态化全方位服务。四是用好管理考核“指挥棒”。将指导“两新”党建工作情况与服务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纳入干部考核考察范围,切实提高了各级各部门发挥职能优势、服务企业发展、创新营商环境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广汉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