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寿县现有党员4.96万名,平均年龄54.2岁,党员人数众多、结构多样、流动频繁。近年来,仁寿县坚持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一项经常性工程,精准施教、规范管理。
开设“三类课堂”,丰富党员教育内容体系。一是围绕理论铸魂,开设“必修课”。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员教育第一课、必修课,围绕政治理论等7方面任务,健全党员教育5项制度,通过集体学习、组织生活、实践锻炼,引导党员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二是聚焦领域特点,开设“特色课”。针对农村等8个领域和新党员等6大群体党员特点需求,采取县级普遍培训、行业重点培训、乡镇兜底培训,每年开展“一把手提能”“普通党员优培”等特色教育班次120余期。三是着眼实际需要,开设“选修课”。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紧扣党和国家发展全局及省市重大决策部署,结合仁寿实际,聚焦百强创建、双城同城、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实行点单教学,提升党员落实政策、善作善成的本领。
做好“三个加法”,优化党员培训资源供给。一是师资库+教材库,互通教学。以县委讲师团为班底,选聘领导干部、高校教师、先进模范担任兼职教师,组建师资库60人。开发典型案例、视频动漫等本土课件,《党徽在危难时闪光》被中组部党员现代教育课件库收录,《众筹众享尊严脱贫》等2个案例入选省组部干教好案例。二是主阵地+分基地,互动办学。建成县委党校新校园,发挥党校培训主阵地作用,党校“时间使用率”“空间利用率”大幅提升,培训量、接纳量同比增加3倍。统筹红色资源,建成黑龙滩陈列馆、石鲁文化艺术馆等现场教学基地5个,接待12万余人次。三是户外屏+掌上屏,互联助学。线下投入850万元建设“远教广场”,在293个村级阵地广场安装LED彩屏,传播党的好声音;线上依托“大美仁寿”APP,上传党员教育片50部、推送指尖套餐40期,让党员教育随处可看、随手可享。
推行“四种模式”,创新党员管理分类施策。一是“目标式”管理机关党员。以“履职尽责”为重点,开展党员示范岗、示范团队“双百创建”,组织1.2万名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并将工作履职、社区服务情况与机关干部平时考核、目标考核挂钩,激励党员加压奋进。二是“定岗式”管理无职党员。推行“党旗耀陵州”党员奉献积分管理,为1.4万名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将履责践诺情况纳入积分兑换、评先选优、民主评议,使其无职变有位,有位变有为。三是“跟踪式”管理流动党员。对0.8万名流动党员分类建账,建立8个在外流动支部,指导流动支部与驻地党组织结对共建、两地共管;同步利用重大节假日,开展返乡座谈、冬春轮训,确保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学。四是“关爱式”管理困难党员。建立100万元/年的困难党员“救助基金”,对因灾因病的给予0.3—1万元救助。常态摸排独居孤寡、老弱病残党员,每年划拨党费100万元,在元旦春节、“七一”走访慰问、送教上门。
服务“三个大局”,引领党员作用实体发挥。一是服务重大战略落地。聚焦双城同城,落实省委创建全国百强县部署和市委赋予建设“市域副中心”定位,实施干部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引导党员在推动县域经济总量跨越、质量提升中奋勇争先,2021年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排位提升5位、至114位。二是服务重大考验挑战。坚持“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制发党员干部应对急难险重倡议书、“八个优先”激励措施,引导其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环保督察整改、森林防火等大考中担当作为、经受考验。三是服务重大任务落实。倡导“快准严细实”作风,紧盯乡村振兴、两项改革、“三市一城”建设等部署,制发十大重点任务清单,项目化、责任化列出时间表、路线图,推动各项部署在基层落地落实。
(眉山市仁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