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海关所属锦城海关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给红其拉甫海关全体关员重要回信精神,立足辖区实际,积极促进“党建+业务”融合发展,助力成都高新综保区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取得新成效。
坚持为民服务,党建引领“聚热能”
突出党组织骨干带动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委班子、基层党支部、一线党员“三位一体”共同参与的聚能体系,以题为轴、同题共答,出实招畅通关企沟通渠道,助企纾困解难题。深入调查“领题”。开展“关长送政策上门”、关企面对面等活动7次,对综保区内企业“业务模式”“上下游供应链”等情况进行画像,收集企业对于园区配套升级、监管设施优化等问题6个,形成研究报告8篇,其中参与完成的《海关推动综合保税区企业更好融入“双循环”研究》在2024年中国海关学会主题征文活动中获评优秀。攻坚克难“破题”。跨科室组织党员成立“助企先锋队”,基于真空包装货物进场查验、卡口分级管理、减免税政策落实等方面存在的难点堵点,针对性提出了“加快企业急需货物跨片”“无感过卡”等一系列构想,全力保障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顺畅。指派业务骨干针对辖区内106家企业开展惠企政策培训,点对点指导企业做好精密仪器入场查验软硬件准备,力促政策红利充分释放。精准施策“解题”。积极践行“枫桥经验”,精准对接企业需求,针对卡口分类管理、两步申报与普通申报货物集拼入区、解监设备出区等问题进行全流程指导,出台“基建物资便捷进出区”“解除监管设备出区”等措施3项,助力产业固链稳链。
突出数智转型,科技支撑“添动能”
推进智慧海关建设和“智关强国”行动部署落实,推动数智化转型,以智慧赋能,以实干作答,助力企业高效通关。推广“数智综保”移动平台。持续推进“数智综保”建设,探索危化品管理,通过线上办理查验预约、流程提醒、异常反馈等通关服务,实现“线上申请+即时受理”高效模式,满足应急通关需求,提升监管效率。践行智慧海关“一站式”服务。配合完成优惠原产地服务平台、属地查检移动端涉企功能业务测试;上线原产地证、许可证件两类跨境贸易档案主题应用,丰富智能化大数据应用服务。升级“电子围网”质效。推动通关卡口的智能化升级,引入卡口控制、光学识别等科技设备,实现了从数据采集、智能识别到研判放行的全流程自动化。“空箱识别系统”的运行使通关时长从3分钟缩减至20秒,通关效率大幅提高。“高新数字卡口”的应用实现数据的实时交互共享,强化风险监控与预警响应的紧密互动。
紧扣“三创”协同,创新发展履职能
基层支部发挥近企业、近产线身位优势,找准综保区驻区海关职能职责,密切联系群众和园区企业,广泛吸纳各方意见建议,推动业务创新。创新“同企跨片”业务改革。针对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一园多区”特点,开展“同企跨片”业务改革,有效解决企业生产需求和仓储配套之间的结构性难题,降低货物在不同区块间流转成本,提升通关效率。4家企业参与“同企跨片”试点,综保区仓库利用率由70%提高到90%,园区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创新“无尘检验”智慧监管。开展精密设备的“无尘查验”,拓展真空包装试点目录至更多商品,针对符合要求的布控货物,采取“口岸+属地”的查验模式,实现闭环监管和无尘检验。2024年,完成惠及23家企业,逾2000项涉及不同口岸商品的备案。创新“综保区寄售维修”业务。支持区内仓储企业同区外使用方实现进出双向分送集报,创新一线进区货物预检验、条码跟踪等监管方式,满足电子企业的货物全天候“即到即备即走”需求,为华虹、比亚迪等企业项目投产提供坚实保障。2024年度,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达到5021.5亿元,同比增长23.5%,进出口值重登全国综合保税区第一。
(成都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