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宾市兴文县紧扣新时代机关党建“围绕中心、建设队伍、服务群众”职责任务,将机关党建服务群众同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扎实推进“双报到”制度落地落实,着力推动组织同参与、党员作奉献、治理见成效。
组织联动,党员精准“落户”。一是组织共建增动能。将56个县级部门(单位)117个机关党组织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划分到城区5个社区报到,围绕组织建设、志愿服务、网格发展等方面与社区开展共建,帮助织密社区末端党组织体系。二是社区共治强管理。结对双方定期组织召开党建联席会议、党组织共建结对走访、工作交流座谈等活动,共同研究社区存在问题,制定解决办法,机关党组织利用职能优势全年累计帮助社区解决群众身边的小事、房前屋后的难事、临时突发的急事3000余件。三是党员共管添活力。实行在职党员双重管理机制,机关党组织督促党员到其居住地社区报到,社区党组织将下沉党员按照居住地就近编入网格管理队伍,参与融入网格服务管理工作,有效发挥在职党员“居住在社区、服务在社区”的先锋模范作用。
搭建平台,供需精准对接。一是清单化服务。报到机关党组织主动向社区提供单位基本情况、在职党员情况、可供资源,并根据社区所需服务、治理事项及社区资源情况,与驻地社区签订资源共享、治理需求和服务项目“三张清单”,合理安排运用“三张清单”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到社区开展工作,每年为报到社区至少办2件实事。二是智能化管理。依托城市基层治理供需对接平台开发“双报到”模块,推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服务模式,社区党组织通过平台及时发布志愿服务活动信息和岗位需求,机关党员结合实际每年至少自主选择2项志愿服务项目,实现资源统筹调配、数据滚动更新、供需精准对接。三是常态化反馈。印发《兴文县关于深化“双报到”的指导方案》,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社区党组织职责任务,制定志愿服务项目成效反馈机制,社区定期召集居民代表进行评议,对服务成效不佳的项目及时进行优化,对接调整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可供服务资源,有效提高供需匹配精准度。
完善机制,成效精准考核。一是设岗定责明确责任田。充分发挥党员能力特长,引导机关党组织科学设置纠纷调解、安全维稳、助老敬老等党员先锋队,围绕社区项目需求划分党员责任区域,明确责任任务,对责任范围和工作任务由一个或多个党员认领,并进行公示,实行党员责任制管理,增强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二是赋码评分激发大干劲。实行社区“双报到”逆向考评,由社区对机关党员“双报到”参与次数和参与实效进行赋码打分,构建“用制度管人、用分数说话”的长效管理机制,有效调动机关党员报到的主动性。三是强化考评用好指挥棒。坚持把“双报到”制度落实作为各级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把机关党员干部参与“双报到”工作质效作为推荐表扬对象、晋级晋职的重要依据,激励党员真正发挥作用,推动党员“报到”落到实处。
(宜宾市兴文县直机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