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不断把“红色基因”注入工程建设,坚持样板引路、试点先行,以北部新城路网及雷音大桥工程项目为“红色工地”试点,积极创新实践“353”党建模式,夯实项目党建基础,为推进城市规划建设大会战提供坚强保障。
构建三大体系,合铸“红色引擎”
围绕项目工程建设各方面重点工作,积极构建三大体系,打造推进项目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构建“多方联动”的组织运行体系,探索构建行政主管部门监督指导、建筑工地建设方和施工方主体推进的组织服务架构,实施“机关支部+项目支部”结对共建,选派9名机关党员下沉项目开展对接服务,充分发挥18名工地党组织党员作用,筑牢建设工地安全屏障。构建“务实高效”的管理实施体系,建立北部新城路网及雷音大桥工程项目临时党支部,由市住建局分管副局长任书记、相关科室负责人与项目负责人任支委委员,明确了支部与建筑项目管理的职责分工,将党建与工程项目深度融合,结合建筑施工实际情况,党员亮明身份、分区定责,争做标杆表率,营造“工作有榜样、工人有干劲、施工有监督”的比学赶超良好氛围,真正把“支部建在项目上”,让“党旗飘在工地上”。构建“规范全面”的监管体系,深化对“红色工地”活动开展成效的量化评价,规范《资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红色工地”试点建设内容》,建立30项考评指标,推进“红色工地”以项目党组织为核心,引领各参建方进一步完善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提升工程质量精细化管理质效。
打造“五型”支部,实现“两个融入”
引导项目打造“五型”党支部,推进党建工作横向融入项目建设全过程、纵向融入施工管理全要素,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强根基补短板,打造学习型党支部。坚持把学习作为支撑临时党支部的重要载体,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常学常新,以党课、工地大讲堂、工地夜校为依托,支委带头、党员轮值宣讲解读,通过“每周一学”把学习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引导全体员工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夯基础抓落实,打造标准型党支部。临时党支部坚持从基本组织、基本建设、基本制度抓起,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抓实抓细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确保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能够有效发挥。创载体增活力,打造效能型党支部。以项目建设重点难点为融合点,开展“党建+安全、履约、质量、技术创新、降本增效、文明工地创建”等主题活动20次,营造“支部党员有作为、服务群众有成效”的良好氛围,助力精益建造,打造精品工程。聚合力促生产,打造活力型党支部。坚持“围绕建设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建设”,组织开展“党员突击队抢工期”、“党员先锋队攻难关”、“青年突击队献良策”等活动8次,不断激发党员干部服务生产经营工作的活力。强文化凝聚力,打造和谐型支部。结合项目实际,坚持以收心、鼓劲、关怀为主旨,主动走近一线员工讲责任、谈敬业、论情怀,了解掌握员工思想动态和诉求,开展青年员工职业规划微论坛6期,努力为员工解除工作和生活中的后顾之忧,凝聚上下同欲士气。
建强三支队伍,突出“作用发挥”
坚持发挥党组织领导核心的原则,打造在急重险难工作中拉得出、叫得应、打得响的党员干部队伍、团员青年队伍和工人骨干队伍,党员身先士卒冲在前,带头解决施工过程中“硬骨头”,团员青年和工人骨干全力配合,“三支队伍”共同奋斗,攻坚克难,共筑精品。采取党员分区履责控质量保安全。牢固树立“讲党性、做奉献,保质量、促安全”的理念,设置党员先锋岗5个、划分党员责任区9个、组建党员攻关小组3个,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员带头”的网格化管理,引领带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有力地保障了工程质量、安全以及施工进度。发挥青年热情推动项目攻坚。通过推行项目“划组定岗、分工定责”的网格化高效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团员青年“青春有我、奋斗有我”的工作热情,鼓励在工程建设与管理细节上不断建言献策,收集意见建议61条,不断提升责任意识与能动性,在“急、难、险、重、新”任务中砥砺奋进、全力攻坚,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激活骨干作用推动安全文明施工。依托临时党支部定期组织谈心谈话、交流学习、应急演练等活动,以党建深化人文关怀,全面提升建筑工人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激发工人骨干主人翁意识,积极参与重点环节施工、问题隐患整改等工作,保障施工过程安全,工程质量可控,推动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
(资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