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山县切实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最大政治优势,建立健全县乡村组“包村联户”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机制,在建体系、优服务、强保障上用足“绣花功”,让为民服务更有“温度”,惠民答卷更有“厚度”,乡村振兴更有“力度”。
“引千线”,“三联贯通”构建服务体系。织密联系网络。实行县乡村组“三联四包”包村联户,全县3798名党员、干部全覆盖联系5.3万户群众。构筑联解机制。按照“每月一调度,双月一研判,季度一例会”的原则,村党组织、乡镇党委、县级相关部门分层分级推动民生诉求化解。因极端天气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困难、茶果生产技术提升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搭建联动平台。全县72个机关单位下沉一线包联11个乡镇、小区楼栋,通过成立功能型党组织和实体党组织“虚实”结合的方式,聚力推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有效落实,民族团结示范县高质量通过省级考评验收。
“活儿细”,“三化协调”健全服务机制。网格化管理。通过网格“多网合一”,结合片区划分和空间规划编制,聚焦市场需求、区位特点,帮助群众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开展农业技术指导1.9万余人次,60余万亩茶叶、水果、白魔芋等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培育有机农产品基地26个,创建省三星级茶叶现代农业园区1个。精细化服务。开启社情民意直通车,坚持“三必访、三必记”每月遍访,重要事件、重病灾害、重大节日必访,民生诉求、家庭困难、意见建议必记,制发民情日记本2926本。项目化推进。实时收集汇总群众诉求,151个村建立民生诉求、矛盾纠纷等“两表七册四台账”的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台账,“直通快办”项目化推动服务落实,化解群众诉求1299个。
“韧劲足”,“三评驱动”强化服务保障。群众评判验成效。通过开通公众号、设置评价箱、安装评价器等方式,开展服务效果即时评价,考评结果运用到村(社区)绩效考核奖励、评优评先、经费匹配等方面。综合考评促履职。每年分乡镇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逆向考评进行拉通排名,结合县委综合研判,对考评结果为“差”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实行末位淘汰,倒逼主动担当、履职尽责。评优选用增活力。抓牢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载体,聚焦多渠道精挑优选、多方式锻炼培育、多方位监督严管、多岗位选任使用4项重点,健全村级后备干部“选育管用”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目前,已从公开考录的443名村级后备干部中,择优选拔13名进入村(社区)班子,形成“选好一个人、激励一群人、造福一方人”的良性循环。
(屏山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