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县在深化和创新城乡基层治理工作中,紧盯把村规民约“活起来”这个关键,通过村“两委”主导、群众主体、机关干部助力,在全县开展“把群众喊得答应”的村规民约试点,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基层治理格局。
三上三下,“被答应”变“喊答应”。“一上一下”汇民意。村“两委”收集群众认为需规范的内容和待解决的问题,组织村民代表、法律顾问、镇村联系干部、乡贤等共同起草村规民约“一稿”,通过张榜公示、小组讨论、印发到户等方式,向每户群众征求意见。“二上二下”征民意。村“两委”再次收集群众意见,分类梳理、汇总分析,修改完善形成“二稿”,采取逐户上门或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方式,再次征求群众意见,让大多数群众认可。“三上三下”合民意。村“两委”收集群众对“二稿”的意见建议,修改形成村规民约草案(“三稿”),报乡镇司法所进行合法性审查;村“两委”根据审查意见再次修改完善草案,将草案经村民大会表决通过,村民签字认可并公布、备案。试点期间,20名县乡机关干部深入村(社区)调研指导120余次,帮助收集群众意见100余条,采纳41条。
强化执行,“一张纸”变“一把尺”。深入宣传,让群众“知账”。镇村干部结合“进万家门、访万家情、暖万家心”活动,综合运用村民大会、党群集中活动日等载体,开辟村规民约公示栏50处、发放宣传单10000余份、开展深度解读100余场次,多维度提高村规民约知晓率,确保“把群众喊答应”。逗硬奖惩,让群众“买账”。坚持标杆引领与反面警示并重,20余名法律专业机关干部前置把关,各村合理运用“红黑榜”“好撇事”等亮晒平台,有效整合村级集体经济分红、“道德超市”积分等“真金白银”10万余元,“双向发力”落地村规民约。联动监督,让群众“认账”。各村成立由村“两委”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人民调解员、村妇联执委、村民代表和德高望重、办事公道的群众代表等组成的村规民约执行监督委员会,5名镇干部联系蹲点,常态监督村规民约执行。
与时俱进,“短期管”变“长效治”。程序反映群众参与。明确要求村规民约制订和修订,必须包含“征集民意、拟定草案、提请审核、审议表决、备案公布”5个步骤,推动群众全过程参与。内容顺应群众需求。聚焦村规民约内容接地气、紧跟治理难题,且与村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明确每年必须定期研究更新相关内容,必须“户户知晓”“户户认同”“户户签字”,全面体现群众意愿。执行呼应群众监督。围绕公平公正、严格逗硬村规民约执行,推动村务监督委员会全过程监督,村民委员会每年向村民会议报告执行情况。试点村仁美镇金藏村集思广益,以村规民约联动壮大集体经济,带动100余名村民务工,人均收入每年增加3万余元。
(眉山市丹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