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月,四川省连续发生“6·1”芦山6.1级地震和“6·10”马尔康6.0级震群,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损失,习近平总书记非常牵挂,并对做好抢险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第一时间对抗震救灾工作做出安排部署,省抗震救灾指挥部两次启动省级三级响应,相关单位部门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现场开展救援。
芦山地震发生后,灾区持续余震,群众人心惶惶,应急管理厅地震与地质灾害救援处党支部全体党员冲锋在前、竭诚为民,迅速组建现场工作组,协调各方救援队伍,调拨救灾设备物资,指导当地全力做好人员搜救、伤员转运、群众转移、临时安置、物资分发、心理安抚、隐患排查等一系列工作,尽最大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灾区社会稳定。
“半夜正写着材料,就听见石头从山上滚落,像从头顶碾过一样。”赶赴前方参与救灾工作的支部党员张刘如是说,“宝兴县地理环境复杂,县城两侧山崖陡峭,受余震影响,不时有落石滚下,但‘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是我们支部的战斗精神,同志们时刻牢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忘初心使命,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大家全力以赴,没有一人退缩,争取灾区人民尽早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
在芦山地震响应结束仅仅五天之后,阿坝州马尔康市连续发生5.8级、6.0级地震,周边多地有明显震感。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又马不停蹄地开始了新一轮应急响应,派出的工作组已经披星戴月、深夜驱车前往马尔康灾区,快速组织搜救、周密安排物资、紧急转移群众、指导堰塞湖开挖,在不时发生的余震中,抢险救援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连续奋战3个通宵的党支部书记曾凡伟面容憔悴、满眼血丝,但仍不忘鼓励同志们:“虽然连续的高强度工作已让同志们精疲力尽,但大家并有没丝毫松懈,协调联络各单位部门,收集汇总数据信息,快速制发工作文件,组织筹备各项紧急会议,从一个凌晨持续工作到下一个凌晨,为的就是让受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灾区社会尽快恢复稳定,这份坚守便是值得的,我们的付出是有意义的。”
我省地质灾害多发频发,防震减灾救灾形势极为严峻。作为承担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日常工作的部门,地震与地质灾害救援处党支部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支部同志始终全面强化应对准备工作,有效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助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一是提前安排部署,抓好贯彻落实。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印发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工作文件,细化任务分工、明确压实责任;组织专题会商,分析研判震情形势,部署防范应对工作。二是完善预案体系,开展应急演练。制定《四川省地震应急预案(试行)》,指导15个重点市(州)、49个重点县(市、区)编制重特大地震专项救援行动方案;参与编制省级多灾叠加应急预案;成立省重点地区特大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工作专班,研究起草专项预案;全省累计开展地震应急演练1500余次,参与人数超75万人次,积极参与省级2022年应对暴雨洪涝与地震地质灾害综合实战演练。三是指导基层工作,重视督查整改。制定地震灾害防范应对准备工作自查任务分解表,组织各地各部门自查自纠;组织督查组赴市(州)开展防震减灾专项督查,全力指导基层工作;持续推进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综合信息管理服务系统在全省的推广和运用,指导各市、县认真填写完成避难场所数据,并及时审核;常态化抽查“天通一号”卫星电话,确保关键时刻信息畅通。
防灾减灾救灾事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地震与地质灾害救援处党支部全体同志始终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泰山之责上肩,扛旗冲锋在前,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不断完善防范应对准备,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做好地震灾害应对处置,牢记“救民于水火、助民于危难”的初心使命,坚持练就过硬本领,为治蜀兴川新征程一路保驾护航。
(应急管理厅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