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理市立足红色文化资源,坚持问题导向,从师资队伍建设、培训阵地建设、课程体系开发等方面发力,不断强化党校在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的主责主业,努力提升培训成效,着力打造干部教育培训的主阵地。
锻造师资“主力军”,有效破解“谁来讲”的问题
一是建强人才“蓄水池”,采用招才引智、自主招聘等方式,引进硕士研究生3名,大学本科生6名。将党校引才纳入会理市人才政策支持范畴,设置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增强党校岗位吸引力。完善教师职称评聘制度,激励教师有为有位。二是实施“青年教师成才计划”,选送5名新进教师到政府办、组织部等部门跟岗锻炼;选送6名青年教师到延安干部学院、夹金山干部学院、省委党校、州委党校培训提能。帮助7名青年教师制定教学科研主攻方向,确定科研课题5个。三是用好“外脑”,建立校外师资库,选聘政治素质硬、经验丰富、理论水平高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先进典型人物等56名担任兼职教师,丰富教师来源。
建好培训“大本营”,有效破解“在哪里培训”的问题
抓实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基础设施上档升级,建强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强力推进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凉山彝海结盟分院会理教学点建设。坚持四下基层,力量聚集一线,召开专题会议12次,组织相关部门现场办公7次,协调解决杆线迁改、临时用水用电、排污管线设计等突出问题,拟于12月底完成建设。该教学点建成投用后,将实现教室、学员宿舍、餐厅、图书室、文体活动场所等设施的整体提升,确保党校教学基础设施能满足新时代干部教育培训需求。
讲好红色“精品课”,有效破解“培训什么”问题
一是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红色文化、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内容做好课程研发,形成较为完备的课程体系。坚持以四川长征干部学院彝海结盟分院会理教学点建设为重点,辐射推进皎平渡、通安四方街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完善提升红军长征过会理纪念馆、纪念碑、会理会议纪念地的教育功能,加快构建会理“红色教育矩阵”。二是精心编排现场教学微党史课程,加快塑造皎平渡渡江遗址—万亩石榴田园综合体—现代农业科技园AAA级景区—会理古城AAAA级景区—会理绿陶产业园AAA级景区—会理会议纪念地AAAA级景区—三元村乡村振兴示范点—龙肘山万亩杜鹃花海的教学环线。深挖通安、彰冠等地红色文化潜力,结合力马河镍矿三线建设遗址,抗美援朝特等功臣李炳舟纪念馆等现有资源,延伸打造一批红色教育教学点。三是进一步挖掘红军长征在会理的遗址遗迹、宣传标语、革命事迹等红色文化深刻内涵,定期召开会理红色文化学术研讨会,创作一批以歌曲、诗歌、舞蹈、情景剧等为代表的红色文艺作品,传承长征精神,讲好会理故事,努力使理论教育更加系统深入、党性教育更加触及灵魂、能力培训更加精准高效。
(凉山州会理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