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 星期二
关键字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党员教育>文章页

泸州坚持党建引领深化基层理论宣讲供给侧改革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https://www.scjgdj.gov.cn/  (2023-08-29 11:36:51)    

泸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理论宣讲供给侧改革,以持续优化基层理论宣讲供给产品为突破口,破解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难题,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走心,成为凝聚民心的重要武器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精神源泉。

健全体系,变“上热下冷”为“上下联动”。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建立“酒城讲坛”为统领,“一区县一品牌”“一乡镇一小分队”“一村社一宣讲员”为支撑,各系统(行业)特色宣讲团为补充的基层理论宣讲体系,在集体备课、培训交流、示范宣讲、现场观摩、人员管理上下功夫,确保要求及时传递下去、问题及时反馈上来,构建起全市“一盘棋”的理论宣讲格局。市级宣讲品牌“酒城讲坛”示范引领,实行“场地、标识、内容、人员、流程、制度”标准化管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点)、文化院坝、社科普及基地等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设立“微宣讲”点位123个、示范宣讲点位16个,近五年开展宣讲6000多场,成为全市基层理论宣讲的“一张名片”;各区县、系统(行业)立足特色优势发力,“幸福江阳”“龙马谈”“纳溪故事会”“泸县群众理论直播车”“荔城讲坛”“永宁号”“郎乡细语”“星火宣讲服务队”等一大批基层理论宣讲品牌蓬勃发展;120多支乡镇(街道)宣讲小分队、1500余名村社理论宣讲员走村入户,有效解决基层理论宣讲到达率的问题。

激发动力,变“要我宣讲”为“我要宣讲”。注重外延和内涵建设,提升宣讲队伍数量质量,激发宣讲人员内生动力。通过组建专家、基层、群众3支宣讲员队伍为宣讲注入新活力,破除“唯体制内”藩篱,突出“本土专家+外来名家”,组建由党校讲师、高校专家、党政领导、外地名师等组成的280人的专家宣讲队;突出“理论+实践”,组建由机关干部、思政教师、文化专干、村社干部、企业员工、普通群众等组成的245人的基层骨干理论宣讲队;突出“乡土+乡音”,组建由道德模范、泸州好人、新乡贤、致富先锋、非遗传承人、文艺骨干等组成的103人的群众宣讲队。通过试讲选拔专家评、培训交流相互评、现场宣讲听众评、年终述职综合评实现宣讲队伍“闭环管理”,邀请“基层理论宣讲先进个人”开展现场培训和互动交流,不断增强宣讲本领、激发工作热情,把理论宣讲工作作为宣传好党的政策、讲述好党的故事、传播好党的声音的光荣事业。通过评比、选拔、表扬形成理论宣讲比学赶超良好氛围,每年评选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报告、优秀微视频,选树了一批先进典型,其中“纳溪故事会”2020年被中宣部表扬为“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创新形式,变“讲了就算”为“懂了才算”。突破“报告式”传统宣讲模式,立足宣讲需要和群众需求创新开展“理论+”宣讲,解决理论宣讲“填鸭式”说教刻板、枯燥、缺乏吸引力的问题,力求理论宣讲入脑入心。“理论+案例”宣讲以案例故事展示新时代发展成就,融进群众身边人身边事,把反映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大道理”演绎成通俗易懂、姹紫嫣红的“小故事”,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理论+文艺”宣讲用好四川清音、“泸州河”川剧、百和莲枪、古蔺花灯等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把沉闷枯燥的“讲”转化为活泼生动的“演”,让群众坐得住、听得进。“理论+网络”宣讲突出发挥媒体融合优势,用好微视频、H5、电子海报等传播手段,策划推出“党史宣讲·听见古蔺”“我的学习笔记”“泸县英烈传”等系列新媒体宣讲产品,推动理论宣讲由“一时一地”拓展为“随时随地”,让群众看得到、记得牢。泸州还创新开展“手语宣讲”“双语宣讲”“应急广播‘村村响’宣讲”“板凳课堂”,使“理论+”宣讲遍地开花,真正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泸州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