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党员教育>文章页

喜德县:深化“双报到、双评价”服务,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动能”

https://www.scjgdj.gov.cn/  (2023-06-15 15:25:03)    

喜德县持续深化“双报到、双评价”,围绕“强化组织堡垒、聚力精准施策、健全制度机制”三大抓手,推行“社区吹哨、部门报到”联动机制,为基层治理注入强大的“红色动力”。

强化组织堡垒,激活基层治理“红细胞”。一是建强堡垒强基础。聚焦建设全面过硬机关党组织,夯实战斗堡垒基础,指导38个县直机关单位党组织顺利换届选举,新建机关党委6个、党总支2个、党支部3个,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10个;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创建县直机关“五好党支部”35个,通报表扬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表现优秀党员志愿者64名;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督导,着力提升县直机关“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等组织生活制度质量,强化组织生活熔炉作用。二是包联共建聚合力。全县5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包联9个社区,每季度至少到社区开展1次志愿服务。包联党组织和社区每季度梳理好项目清单、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有什么提供什么”的原则,开展结对共建,签订共驻共建协议,凝聚合力促治理,确保“双报到、双评价”服务精准。今年来,全县建立项目清单83条,需求清单106条,资源清单72条。三是示范引领显担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2100余名在职党员既参加本单位组织到社区开展的各项共建活动,也积极参加居住地社区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并到居住地社区或小区了解社情民意,主动向社区党组织或有关职能部门反馈群众诉求,帮助社区解决实际困难,为社区发展争取更多政策、资源支持。

聚力精准施策,开展基层治理“大服务”。一是强服务解难题。根据社区实际,因地制宜设置志愿服务岗位和个人认领项目清单,并形成群众点单、社区派单、报到党员接单、群众评单的闭环服务机制。针对复杂、疑难等报到党员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包联部门党组织协调相关单位解决。今年来,共开展志愿服务112次,共解决社区难题68件,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二是强服务促就业。针对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社区困难人群就业难问题,县人社局、县林草局、县住建局等职能部门深入社区,加大公益性岗位政策宣传力度,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岗位对接等服务,及时解决零就业家庭“就业难”的困境。截至目前,共通过党员“双报到、双评价”安置就业困难群体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506人。三是强服务重宣传。为提升惠民政策知晓率,县法院、县司法局、县民政局等20余家单位党组织采取“定点联系”模式,定期到联系社区开展法律法规、惠民政策等集中宣传宣讲。利用社区网格治理优势,组织网格员带领报到党员进楼栋宣传法律、医保、教育等政策,并现场答疑解惑120余人次,积极营造守底线、抓发展、促治理的浓厚氛围。

健全制度机制,力促基层治理“提质效”。一是建立统筹协同机制。先后印发《关于开展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县直机关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到社区“双报到、双评价”工作的通知》等指导性文件,明确“双报到、双评价”范围对象、方法步骤等,由县直机关工委统筹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协调推进资源力量下沉社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二是建立双向评价机制。全县9个社区党组织自下而上对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和报到党员进行评价分别提交至县直机关工委和所在党组织,报到单位党组织对包联社区提出综合评价意见提交所在乡(镇)党委,并召开社区“大党委”反馈双向评价结果,合理提出工作建议12条,改进服务机制。三是建立纪实考核机制。实行机关党组织、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纪实机制,如实记录服务纪实卡,并将各单位党组织参与社区联建活动、党员到社区报到情况纳入党建年终考核考评和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中,对表现突出的,在评先评优、职级晋升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激励党员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持续推动“双报到、双评价”工作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开展。

(喜德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