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近年来,翠屏区坚持高站位服务发展、高品质服务群众,切实把基层治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主动靠前治理,做好融合共建文章。一是探索“微网实格”。通过“先小区、后网格”方式,先后形成“四界清晰、虚实结合”的“虚拟小区”175个、划定实体管理“微网实格”781个,打造样板小区10个。建立“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三级网格治理力量体系,依托“智享翠屏”平台推进智慧化管理,搭建“有事来协商”“同心服务团”等议事平台、完善“一月一敲门”等制度,探索推行“找谈商调访”五步工作法。二是建立“5+17+N”多元解纷体系。建立以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信访5个常驻部门,卫健、妇联、住建等17个重点联调部门,区法学会、区综治协会等N支联动力量为主的“5+17+N”实体化实战化运行体系。探索实践多元解纷与法学研究、社会治理联动工作机制,组建一批“金牌调解”专家库,深化会商研判、风险评估、调研督导、函告预警、通报约谈“五大举措”,充分发挥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职能作用,2023年以来化解矛盾纠纷1644件。三是打造区域发展服务智囊团。完善法律顾问团机制建设,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团服务保障中心工作的作用,常态参加区政府的协调会、讨论会,助力五粮液集团重要项目工程,先后参与李庄古镇景区运营权等法律研讨,为招商引资等重点项目提供法治保障,参与化解涉及物资总会信访遗留问题等纠纷处置。落实“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实行“一所一团队”模式,17个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组成的法律顾问团队分别负责对接全区16个镇(街道)开展法律服务村(社区)工作,同时健全完善督导考核机制,明确到点服务时间、服务次数、服务方式等,切实发挥村(居)法律顾问工作实效。
融入乡村建设,做强社会善治文章。一是强化党建引领。探索“三体系、四权力、一清单”的片区联合党委工作机制,出台《“一肩挑”村党组织书记监督管理办法》《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管理办法》等文件,深入推进法治乡村和平安乡村建设,积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手段化解调处矛盾纠纷,组建“军哥调解室”等调解品牌,总结形成了以排查、化解、服务为要素的矛盾纠纷源头治理机制,两年来成功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个。二是厚植文明新风。以法治建设引领弘扬传统美德,通过巡回法庭释法、援助案件讲法、调解案件普法等方式,明晰如赡养纠纷等贴近群众生产生活案例所涉及的权利义务。健全对守法行为的正向激励和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制度,在乡村治理中推广运用家庭诚信积分制,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市民”“中国好人”的评选推荐工作,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创造良好人文环境。三是规范治理方式。突出“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大力开展送法下乡活动,编制《宜宾地方性法规汇编(翠屏区)》法治读本,加强对相关法律和7部地方性法规知识的学习和宣传。推进乡镇综合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制作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微动漫,编制规范执法指导手册,建立案件移送抄告等衔接制度,强化对执法行为的监督管理。深入推进司法所对镇(街道)重大行政决策重大项目合法性审查工作,将规范性文件、重大行政决策、重大行政执法决定以及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等事项纳入镇(街道)合法性审查范围,培育基层群众自治素养,从源头上解决基层社会冲突问题。
培养法治人才,做优尚法笃行文章。一是优选一批“法治宣讲员”。建立“谁执法谁普法”责任清单制度,调整充实普法与依法治理讲师团、法治副校长(辅导员)、普法小分队、人民调解员等,通过以“案”说法、以“事”说理,年均开展集中法治宣传、法治讲座不少于900场,受众累计30余万人次,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二是带好一批“法律明白人”。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将“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纳入“八五”普法规划一体统筹、强势推进,明确工作目标、基本条件和主要职责,抓好业务指导和管理工作,形成了一支以村(居)“两委”班子成员、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居)民小组长等为重点、覆盖全区234个村(社区)共计2042人的“法律明白人(骨干)”队伍。组织乡村“法律明白人”深入开展各类普法宣传活动,依托活动成果、培训工作,颁发“法律明白人”证书、徽章,全面激发“法律明白人”普法工作热情。三是培育一批“法治带头人”。执行全国统一的行政执法人员资格标准,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每年对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业务知识培训,并组织2-3次执法人员考试,坚持“边执法边普法”“边管理边普法”“边服务边普法”,以执法队伍的建设带动普法队伍的壮大。开展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育工作,把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同高素质农民培训等工作结合起来,截至目前,全区共培育学法用法示范户99户,通过发挥学法用法示范户的引领辐射作用,引导示范户主动参与到乡村治理和乡村建设中来,助力乡村振兴,维护社会稳定。
(宜宾市翠屏区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