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按照“政治统领、重心下沉、全面创优”工作思路,牢固树立全州老干部工作“一盘棋”理念,全力构建“异地同城两手抓,党员组织全覆盖”的党建引领老干部工作新格局。
政治引领强基,夯实思想根基。通过专家讲学、“五老”领学、上门送学,持续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天府晚霞”微信公众号关注学习等工作,组织引导广大老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正面激励。印发《干部荣誉退休工作流程》,完善“一表一台账”,举办荣退仪式20场,颁发离退休干部党员“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在《晚霞》杂志社出版一期专刊,集中宣传阿坝州各项工作成就及老干部工作做法。规范活动开展。扎实开展“阿坝建州70周年”系列活动,深入推进“绿水青山”歌舞乐剧编演,防止“娱乐化、低俗化、游园化”。引导老干部遵规守纪,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潮。
建强组织赋能,突出示范创建。以“六好”党支部示范创建为重点,大力推进“阿坝情”党建品牌建设,创建示范支部30个,推动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实现有形覆盖和有效覆盖。探索党员共管。与都江堰市建立“古堰金秋·阿坝情”离退休干部党建联建工作机制,签订“一对一”联建协议21个,建立“友好支部”19对;500余名阿坝州离退休干部党员到驻地社区党组织报到,开展各类联建活动100余场次;都江堰市3家公立医院为阿坝州93名离退休干部办理“健康服务证”;100余名阿坝州离退休干部党员参与社区“微网实格”建设,排查化解矛盾纠纷40件;阿坝州2个党组织和12名党员受到都江堰市委表扬。增强组织作用。深入推进“银发人才”示范工程建设,建立“银发人才”库2个、涵盖109人。州县分级建立老党员工作室、银发驿站38个,组织动员老同志在住地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楼栋长,选派老专家指导甜樱桃种植、牦牛养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259次,参与人员6300余人,引导老干部在乡村振兴、非遗传承、生态环保、基层治理等方面助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
精准服务提质,建“网格”强服务。健全以离退休干部党组织为核心,活动中心(干休所)为依托,老年协会、老干部大学为纽带的“四位一体”服务机制,做好看病就诊、医药费报销、紧急救助、理论学习、参观考察等工作,坚持重大节日、生病住院、家庭变故、特殊困难、去世时“五必访”,确保老干部生病有人问、难事有人帮、学习有人引。重“精准”增服务。建立健全厅级领导干部联系老干部制度,精准实施离休干部“一人一策”,离休干部补贴执行同职务在职公务员基础绩效奖100%的标准。印发《百岁老干部慰问制度》,深入离休干部韩竹家中开展“百岁”生日慰问。健全特殊困难帮扶机制,先后帮扶离退休干部及遗孀70人,发放帮扶资金37.8万元。建立“省外疗养、省内静养、居家颐养、医院医养”四种健康休养模式,推动服务老干部工作精准精细。兴阵地固服务。采取新建、租赁、共用等方式,在州内外老干部集中居住地建立活动阵地33个,妥善解决全州老干部活动阵地“老、破、小、少”问题,改善了过去老干部开展活动“打游击”现象。
立德树人增效,实施“红色五老培育工程”。建立州县乡村及相关部门参与的“4+N”关工委组织全覆盖网络,动员1.5万余名“五老”志愿者投身关心下一代事业,成立“雪山草地五老宣讲团”14支,常态开展“五老讲党史”“五老讲革命故事”等活动,增强青少年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先后培育红色教育基地、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等41个,打造红军长征村33个。小金县夹金山小学建成全国红军小学,红原县城关小学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授予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荣誉称号。动员和吸纳有专长、有热情的“五老”非遗传承人,深入开展“藏羌非遗文化进校园”“孝善和俭”道德传扬等活动。推进“新长征”品牌建设。以“弘扬长征精神,建设幸福家园”为主题,深入推进“新长征”青少年夏令营活动品牌建设,组织200余名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学生赴北京、上海等地参加红色之旅夏令营活动,65名中学生赴温州开展“新长征”主题游学,640余名阿坝州和浙江省的学生通过线上认识并完成“一对一”结对。通过农区和牧区青少年交叉互动开展夏令营活动方式,让他们在重走一段长征路、学唱一首红歌、学跳一曲藏羌锅庄等“七个一”活动中增强民族团结意识,展现出各民族“一家亲”的和谐景象。
(阿坝州委老干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