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总工会通过培育产业工人先进典型、注重对产业工人的宣传引导、建立关爱劳模工匠长效机制等,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产业工人成长成才,产业工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更加自觉坚定,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
培育先进典型,提升产业工人职业荣誉感。内江市总工会注重产业工人的正向激励,在全国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以及省五一劳动奖、五一巾帼标兵岗(标兵)等评优评先中加大对产业工人的推荐评选力度,2022年,6名产业工人获评全国、省五一劳动奖,2个班组获评全国、省工人先锋号,4个集体获得“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岗”称号、2名职工获得“四川省五一巾帼标兵”称号。开展第四届“甜城工匠”寻找活动,命名表扬10名“十大甜城工匠”和10名“优秀甜城工匠”,并对“十大甜城工匠”获得者授予“内江市五一劳动奖章”。将工匠人才作为各级劳模和五一劳动奖章的后备人才,近年来,从工匠中推荐评选为各级劳模10人次、五一劳动奖章33人次。
注重宣传引导,营造产业工人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通过机关干部赴基层蹲点服务、调研联系基层和服务职工工作、开展走访慰问、劳模工匠宣讲团宣讲等深入基层、园区、企业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贺信精神,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对产业工人的关心关爱。举行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主题活动暨第四届“甜城工匠”命名仪式,4名工匠代表现场分享了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感悟,深刻诠释了工匠精神。制作《甜城工匠》宣传片,通过内江广播电视台、宣传屏等形式播出,引导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加强学习钻研、勇于创新创造,为产业强市贡献力量。开展劳模工匠宣传月活动,运用“川工之家”APP、最内江、i内江等平台,开设了“中国梦·劳动美——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专栏,宣传30名职工立足岗位奋力拼搏、甘于奉献的感人事迹,激励广大职工建功立业。将组织职工艺术团在全市范围内开展30场慰问演出、12场文化艺术类培训、排演5个具有“工”字特色的创优节目,不断满足职工精神文化需求,激发产业工人劳动热情和创新动力。
建立长效机制,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热情。建立“三项机制”关心关爱劳模工匠,助推劳模工匠作用发挥。建立常态化走访慰问机制。2021年以来,筹集资金280.7万元,慰问全市各级劳模、工匠2036人。向全市全国劳模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寄送春节慰问信,向全市各级劳模发送春节慰问短信。发放特殊困难帮扶金或生活补助金30.9万元,帮扶困难劳模40人。组织450名劳模进行免费健康体检和短期疗休养,切实关心关爱劳模身心健康。建立长效化成长成才机制。创建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及联盟,开展技术结盟、技术交流、技术攻关、技术培训等活动,为技术工人成长成才、创新创效搭建平台,建成市级以上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64个、创新工作室联盟2个。建立动态化劳模管理机制。持续加强劳模信息动态管理,定期开展劳模生活状况调查,及时掌握更新劳模个人相关信息,提供精准服务。在全省率先将劳模资金纳入惠民惠农财政补贴一卡通平台发放,对发放形式的变更以短信或电话的形式通知劳模,并耐心做好解释工作。主动向党委政府汇报,将提高劳模春节慰问金事项纳入市政府与市级群团部门联席会议议题,并经联席会议议定自2022年春节起,市级劳模春节慰问金由原来的500元/人提高至1000元/人。
(内江市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