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省直机关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金秋助学”活动作为深化党建引领、做实工会服务的重要载体,聚焦精准帮扶,倾力为民解忧,各项工作取得扎实成效。
一是强化系统谋划,传递关爱职工“新温度”。省直机关工会始终牢记服务职工使命,主动将“金秋助学”融入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突破传统“单一标准”助学方式,创新构建“教育阶段+困难程度”双维量化帮扶体系。修订完善《四川省直属机关工会委员会金秋助学活动实施办法》,进一步严格标准、规范程序。区分公立学校不同学段,制定差异化补助标准,覆盖幼儿园至研究生全学段学生,既保障低龄学生就学基础需求,又强化高学段就学支持,充分体现科学施策和政策温度。严格执行“个人申请—基层初审—名单公示—我会审核—资金发放”五步流程,落实全链条闭环管理,确保依规帮扶、阳光运作,真正做到“应助尽助”。
二是拓展服务半径,构建多元协同“大格局”。积极响应省委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号召,将助学帮扶从省直单位延伸至部分市(州)。依托省职工发展基金会,协调专项助学资金,重点面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等欠发达区域和乡村振兴点、托底帮扶县,靶向帮扶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子女,真正实现从“局部帮扶”到“跨域覆盖”的转变,为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贡献工会力量。坚持“资金+资源”双轮驱动,在提供经济援助的基础上,协调教育机构、爱心企业、公益组织等多方资源,打造“本级统筹、区域联动、精准到人”三级助学体系。通过常态化开展困难家庭学生助学回访、生活关爱、心理疏导等形式,延伸服务触角、充实帮扶内涵,真正实现“应帮尽帮”,多方关怀彰显工会组织的大局意识和为民情怀。
三是持续优化举措,打造暖心助学“金名片”。着力构建“工会主导、单位协同”的助学合力机制,注重资源整合、效能提升。将助学资金纳入年度预算刚性管理,保障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全面推行助学金“实名制”银行转账,实现全程可溯、安全高效,确保资金准确发放;加强“政策宣传+诉求回应”双向互动,通过发放办实事清单、工会干部一线解读等方式,广泛宣传助学政策,同步收集意见、持续优化流程,建立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信息库,实施动态跟踪,从入学前的政策对接、入学中的费用保障,到入学后的学业关怀、就业指导,逐步延伸综合服务链条,推动“金秋助学”活动品牌升级。
历经多年持续深耕与不断优化,“金秋助学”活动有效破解了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题,已成为省直机关工会服务广大干部职工的亮丽品牌,极大提升了职工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认同感。下一步,我们将持续优化帮扶举措、拓宽资源渠道、延伸服务链条,努力把 “金秋助学” 从 “解困型帮扶” 升级为 “成长型服务”,打造省直单位广大干部职工信赖的 “暖心工程”“爱心工程”。
(省直机关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