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驻村故事>文章页

他把爱撒满了彝乡村寨

https://www.scjgdj.gov.cn/  (2020-08-24 16:00:45)    

2019年5月13日,中央电视台一套“人口”栏目播出了《情系凉山暖彝乡》的脱贫攻坚专题片。

25分钟的健康扶贫专题片,讲述了出身于正骨接骨世家,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乡村医生王学钊,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践行《中国医师宣言》作为第一准则,把医者仁心的传统美德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把党带领农民群众共同富裕的脱贫攻坚战略方针,宣传到了孜家村每一个角落,把党的脱贫攻坚惠民政策播撒进了村寨里的每一道柴门,在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志中,激发出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为彝乡脱贫攻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使重获新生的依火伍各莫脱了贫

依火伍各莫是孜家村里一位命运多舛的彝族妇女,早年丧夫,她带着3个孩子艰难度日。2012年的一天,原本好端端的依火伍各莫一觉醒来,感觉四肢无力,起不了床,下不了地,从此丧失了行走的能力。穷困的家庭环境和沉重的家庭负担,迫使两个十多岁大的儿子不得不外出谋生。瘫痪在床丧失了自理能力的依火伍各莫,全靠年仅6岁的小儿子照顾,家里的生活开支全靠党委、政府发放的低保救助和三亲六戚、乡里乡亲们的接济艰难度日。

王学钊在了解了依火伍各莫的不幸遭遇后,对妻子说:“她太惨了,我决定为她给予必要的帮扶治疗。”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2012年到2017年的5年间,他不仅在妻子的支持下,在孜家村党支部书记、村长、文书或组长等村组干部陪同下,为依火伍各莫进行了长达5年60个月240周周而复始的定期免费治疗;他还进一步动员自己的妻子武开霞,好兄弟王学开、李建辉,好朋友邓林每人每月捐款50元,自己捐款100元,按月为依火伍各莫家送上价值三百元的米面、油盐和肥皂洗衣粉等生活必需品给予资助,共同帮助这个苦难中的极度贫困家庭,在1825个日夜里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

2017年,在春暖花开的时节里,依火伍各莫奇迹般地下了床,在杵杖的支撑下,在墙壁的衬托下,艰难地迈出了瘫痪5年来的第一步。重获新生的依火伍各莫,在王学钊夫妻和好兄弟、好朋友及村组干部与乡里乡亲们的鼓励下,一步一步走出了家门,走上了乡间小路,走进了田间地头,走上了决战脱贫攻坚的致富路。

2017年7月,王学钊就依火伍各莫家的脱贫攻坚事宜向镇党委、政府作了全面汇报;在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在村两委帮助下,王学钊带头并组织同学朋友为依火伍各莫新建了住房,为她决胜脱贫攻坚固好了本、强好了基。依火伍各莫由衷地说:“这些年来,王医生不怕脏、不怕臭、不怕苦、不怕累帮助我家,给我治病不仅不要一分钱,还送钱、送米、送面、送油、送肥皂、送洗衣粉给我家,说什么也表达不了我们对王医生的感激之情,多的话我也说不好,只有一句‘卡沙沙王医生’。”

为了进一步使依火伍各莫在决战脱贫攻坚的路上走得又快又好,王学钊又四处寻求爱心人士的帮助,与新华艺术学校的师生们一道,在西昌市美丽阳光广场和海河天街广场,两次为依火伍各莫家募集了16900元的脱贫攻坚赞助金,不仅为她修了猪圈,建了鸡舍,建好了打场晒粮的水泥坝子,还为她购买了一辆运输销售彝家农副土特产品的电动三轮车,在决胜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把她扶上了马又再送一程;使她在2018年底就摘了帽、脱了贫,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踏上了奔康筑梦的新征程。

助力贫困乡亲们走上了致富路

2019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辰98周年的村党支部会议上,王学钊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根本遵循。今天,我们虽然帮助依火伍各莫脱了贫,但咱们村仍然还有15个贫困家庭,我们要帮助他们尽快走上脱贫攻坚的康庄大道。”

在与贫困户们的交流中,他了解到,有的家庭因为缺少发展资金不能快速脱贫,有的家庭因为缺乏种养殖技术而无法脱贫,有的家庭因为“等、靠、要”而拖着不能脱贫。因此,他想到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帮扶策略。

2019年 8月25日,王学钊召集全村最后的15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文体活动室门前的民俗文化坝子上,向他们免费发放价值3774元的优质肉鸡苗。有的说:“王医生,这小鸡什么时候该喂药,该喂什么药,防什么病;我一点都不懂,我怕养不好。”王学钊对大伙说:“一是,我今天为大伙请来了咱们镇力争村的养鸡能手陈富敏,她将按时到你们各家各户做好技术指导,为大家把好技术关,确保每家的成品鸡出圈率都不低于95%。二是,今天发放给各户的鸡苗都是我赠送的,不要大家一分钱。三是,为了保证大家的收益,我将以以购代捐的形式负责全部回收,价格比同期市场价最低要高出10%;请大家放心。”

人们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竟然还有人说万一鸡死了就白喂了,如果到时候他不收了又怎么办?听到这样的话语,人群中的依火伍各莫愤怒地高声对大伙说:“人家王医生帮咱们都帮到这个份儿上了,把话都说透了说亮了,你们还不信,本来这次发放鸡苗没有我的份,如果你们不要我全要!”

王学钊赶紧打断依火伍各莫的话说:“大家都知道依火伍各莫已经摘了帽脱了贫,本来这次村里提供的免费发放鸡苗的名单中只有你们尚未脱贫的15家,但鉴于她的干劲和热情,现在我决定另外免费送她20只。”顿了一下,他又接着说:“大家有疑虑我理解,那我愿以我家‘冕宁县钊霞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名义,与各家各户签订赠送收购协议,并请村两委监督执行,这下大家总可以放心了吧?”

2019年10月27日,王学钊按《协议》以高出市场价10%,每斤12元的价格收购了11302元的成品鸡193只,为助力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摘帽开好了头,起好了步。

王学钊说:“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2020年里,我将按批次给乡亲们签订免费发放鸡苗和收购成品鸡《协议》。将来,我还要进一步为孜家村高质量地全面发展生态种养殖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为乡亲们奔康筑梦再添上一块砖、献上一份力。”

今年4月2日,在战“疫”取得阶段性胜利时,他又把价值4440元的肉鸡苗,免费送发到了贫困户们手里,并一如既往地签订了以购代捐协议;他要为乡亲们脱贫奔康再添一束薪,再献一份力。

推动移风易俗,为脱贫奔康保驾护航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孜家村丧葬杀牛祭祀,从一两头迅猛发展到了十几二十头,有的多达几十头,刚富裕起来的家庭如遇一场变故又成了贫困户。

今年,全县开展移风易俗助推脱贫攻坚主题实践活动,他一下就找到方向感和着力点。一天,正当他要到村里去开展宣传时,接到了一组组长潘伍牛的电话,说他父亲去世了。于是他直奔潘伍牛家而去,潘伍牛在看了他带来的文件后,沉默了许久说:“就怕亲人们不同意。”

王学钊说:“别担心,我来当总管,我来想办法。”说着就用手机给镇政府的包村负责人汇报了具体情况。

第二天,当吊唁的亲人们来到潘伍牛家,准备杀牛祭奠老人时,他请包村负责人向亲人们宣读相关文件后,对前来吊唁的亲人们说,潘伍牛身为组长,既要带头执行好移风易俗助力脱贫攻坚的相关规定,也要风风光光地安葬好老人、接待好客人,请大家放心。

安葬好老人,送走客人后一算账,潘伍牛家这场葬礼仅杀牛一项就节约了十几二十万。从此,孜家村的乡亲们家家有红白喜事都请他当总管,还编了一段顺口溜夸赞他说:

王总管他守初心,奔康筑梦助乡亲;

王总管他最热心,志愿服务为乡邻;

王总管他心眼好,劝人总把前途看明了;

王总管他头脑灵,安排细致又分明;

王总管他算盘精,主家风光把钱省;

移风易俗办大事,体体面面待客人。

(凉山州冕宁县委宣传部 赵作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