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大碉村,位于阿坝州黑水县双溜索乡,是典型的藏区高山村寨,平均海拔2800米,最高海拔3150米。雷大碉村是省定贫困村,也是黑水县贫困深度最深的村之一。全村共有农户149户484人,均为藏族。农业以种植小麦、胡豆、洋芋为主,经济来源以外出务工为主。制约本村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水和路。长期以来,雷大碉村群众一年当中,就有半年多是无水日子,群众靠雪水来维持生活。在每家每户房檐下,都修建有一个水池,用来接收雪水。因历史矛盾原因,该村西窝、北窝两个村民小组,有64户未通路。“月亮点灯,背兜喝水,靠天吃饭,双腿出行”,是这个村子长期以来群众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雷大碉村群众彻底告别了“月亮点灯,背兜喝水,靠天吃饭,双腿出行”的日子,全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华丽蜕变。
一、化解多年矛盾,解开脱贫之路“心结”
雷大碉村贫困原因除了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和群众观念落后等原因外,更主要原因是组与组群众之间多年来累积的深层矛盾。雷大碉,村名来历与天同高,雷都打不倒,象征团结,勇敢顽强。但是,说起矛盾的来源要回到2003年群众自发组织投工投劳修建通村机耕道说起,当时因为修建投工问题,雷大碉组、小寨子与西窝、北窝组产生了矛盾,十多年来组与组之间的人员几乎没有任何来往,形同陌路。矛盾恩怨导致人心涣散,难以凝聚共同发展、共同攻坚的合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产业发展项目得不到群众支持,群众甚至阻扰项目实施……更不要说脱贫了!
自阿坝州委提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以来,双溜索乡党委政府、雷大碉村两委、各级帮扶力量认真落实州委要求,将化解多年矛盾、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作为首要工作。帮扶工作组采取“先易后难、先近后远”的办法化解矛盾纠纷,先从意见相对较小的群众和村干部的亲戚入手,深入群众家中座谈,一户一户做思想教育工作。通过半年多日复一日耐心疏导,让群众认识到了团结对于全村发展的重要性,顺利化解了村内群众的矛盾,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雷大碉发展的最大困难,凝聚了全村群众齐心合力攻坚脱贫的良好局面。2019年7月15日,在一年一度的坐山节上,雷大碉组、小寨子组群众主动邀请西窝组,北窝组群众在一起过节,把间断快20年的友情又延续起来了。2020年春节前,雷大碉村全村群众开展了几十年以来第一次欢聚春节活动,全村呈现出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
二、解决生命之源,实现群众多年夙愿
水是生命之源,有安全饮水是脱贫的必要条件。喝上安全的自来水,是双溜索乡雷大碉村群众祖祖辈辈的夙愿。多年来,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多次专题研究解决雷大碉村群众饮水难问题,甚至请来了省内外专家实地勘查,都认定本村海拔和地理位置原因无法解决。缺水成了雷大碉村脱贫道路上的最大拦路虎。县、乡、村干部曾提出多种引水方案,都因水源不稳定、阴山冬季冻水等原因,无法达到全年通水的要求而被否定。“解决群众所需所盼,是我们的责任”。各级帮扶干部把寻找水源作为重中之中任务之一,帮扶工作组主动调整工作思路,到群众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把寻找饮水的办法纳入走访工作内容。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日常走访中听村上一位老人说,在与维古乡交界的深山里有一口四季长流的泉眼。帮扶工作组翻山越岭、穿越茂密的森林,按照老人描述的方向和地理位置去找水源,在茂密的原始森林中的一个山洞里发现了老人所说的泉眼。经近半年观察,确定了泉眼出水量四季稳定,能满足全村群众需要。由于泉眼地处原始森林,建设安全饮水工程需穿越几座大山,才能将水引到居住地,加之所经之处经常有老熊、野猪等野生动物出没,施工有风险。各级帮扶力量会同设计单位反复研究、多次修改,确定了一条穿越深山密林、悬崖峭壁的引水管路线。泉眼地处双溜索乡和维古乡交界处,因边界纠纷,维古乡群众阻碍施工,让项目建设无法开展。为彻底解决矛盾,双溜索乡、村干部多次到维古乡召开专题会议,最终取得维古乡全力支持。在海拔3000米的高原上,经半年多精心组织施工,7公里的引水管线终于在2018年11月1日完工。
通水之时,当自来水龙头打开,甘甜的泉水哗哗流出的那一刻,村民们欢呼雀跃,有的老人还激动地流下了眼泪,祖祖辈辈都有没想到,今天再不用背篼背水了。11月2日,村支部书记兰卡木发表了一句感慨:“昨天我对着天感谢,那么多年来,是天给我们的雨水。今天,我对着党旗感谢,是党的好政策,给我们带来安全的饮用水”。2019年12月,一名常年在外务工的党员王青返乡,他说:“从小时候到现在的记忆里,即使过年杀猪,爸爸妈妈都不舍得用水,用很少的水冲一冲,就挂起来,食用不卫生。今年,自来水把猪肉洗得干干净净。这是党的好政策带来的巨大变化,感恩共产党。”至此,雷大碉村全村群众在脱贫攻坚中告别了“背篼背水”的辛酸历史。
三、修建脱贫之路,告别“人背马驼”
雷大碉村脱贫之前,西窝、北窝2个村民小组64户村民出行,基本靠山间小路,运送生活物资全靠“人背马驼”,群众下山购买生活物资来回需耽误一整天,黎明出发、半夜回家是常有的情况。“要想富,先修路”,建成通往西北窝组的水泥路,成了实现雷大碉村脱贫的希望之路。雷大碉村山体陡峭、岩石居多,通往西北窝组的组道施工难度很大。驻村干部们多次在悬崖峭壁、原始森林中穿越,找来专业技术人员,实地踏勘设计最优最方便的路线。在各级帮扶力量艰苦努力下,终于设计出一条最优线路。驻村干部、村两委和施工队克服施工期短、施工地险要、运输材料困难等不利条件,经过一年多努力,于2019年5月在悬架峭壁上建设了一条4.7公里通往西北窝组道的水泥路,将原本一整天的出行时间缩短至短短十分钟。贫困户冬生在通路时满怀希望地说道:“没通路之前,不敢发展能赚钱的项目,现在路通了,我可以养牛、养猪,养大后可以用货车拉出去卖。”
现在,走进黑水县双溜索乡雷大碉村,一幅绿水青山的美丽小康新村画卷徐徐展开——平坦整洁的道路通到家家户户门口,绿树掩映的藏式民居错落有致,一个个种植基地蓬勃发展,安居乐业的群众聚在一起谈笑风声……
(四川省商务学校 马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