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的凉山,田野间烟苗新绿与冬麦金黄相互交织。在宁南县骑骡沟镇果木村,村民马三尔通过“烟+冬小麦”轮作模式,实现“一地双收”。去年,他家20亩烟叶收入7万多元,加上养殖收益,除去开销还结余15万元左右。像这样“粮烟融合”的场景在凉山烟区随处可见。
2024年,凉山州超额完成40万亩粮烟融合目标,完成种植47.17万亩,粮油豆产量达2.22亿斤,助力烟农增收4.64亿元 。会理市、冕宁县、会东县等地积极推广“烟+粮” 轮作模式,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会理市开展粮烟融合种植143851亩,产值达1.66亿元;冕宁县激发烟农种植热情,烟农增收3617.8万元;会东县实施粮烟融合16.9万亩,带动烟农增收2.2亿元。
凉山州探索出“一田双收”“烟-粮-畜”生态循环、科技支撑三大粮烟融合路径。盐源县烟农赵转林种植烟叶套种豌豆,实现双丰收;德昌县“烟-粮-畜”模式减少化肥使用,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全州组建27个科技特派团,推广宜机化改造、绿色防控等技术,会东县还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提升粮烟融合的科技水平。
2024年以来,凉山州编制9类粮烟融合作物生产技术标准,推广“烟+智慧农业”,推动高标准农田与烟田有机衔接。目前,已构建四个粮烟融合发展示范区和9个粮烟产业带。2025年,凉山州将持续推进“三区”建设,发挥烟区产业综合体的“引擎”作用,以粮烟融合破解“耕地保护与农民增收”难题,推动乡村振兴。
(四川省烟草专卖局(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