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一体推进党建业务双融合双促进,绵阳市农业农村局聚焦主责主业,深化党建引领,在机构改革中重新组建在职党员第一(促振兴)、第二(旺养殖)、第三(强产业)、第四(兴种业)、第五(稳保障)党支部,念好“三农”“五字经”,以高质量机关党建统筹推进乡村振兴。
突出政治建设,组织有效“促振兴”。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三农”政策,有力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百日攻坚”行动,确保三类脱贫人口“动态清零”。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八大专项行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推进“绵州农房增信贷”,已向农户授信50余亿元、投放贷款20余亿元。上半年全市一产增加值152.45亿元、绝对值排名全省第6,同比增长3.0%。
突出党业融合,组织强基“旺养殖”。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支部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和“动力源泉”,建成全省首个国家级生猪种业园区、全省唯一的国家区域生猪种业创新中心、创建全省最多的国省级标准化示范场,绵阳经验和模式多次得到农业农村部和省政府领导的肯定并在全国得到推广。
党建“三品”结合,组织聚力“强产业”。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强产业,为机关党建推动产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上半年全市在品种改良方面审定通过新品种17个,“爽两优138”入选超级稻确认品种;在品质提升方面完成农业地方标准立项21项,已获批18项;在品牌打造方面新增5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4个绿色食品认证。成功申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占全省总数的1/6,省级以上龙头企业达69家,数量居全省第二。
汇聚红色动能,组织发力“兴种业”。整合市农科院、农业龙头企业等力量,建立种业强市党员先锋队,践行“一线工作法”,发挥农业农村行业党委红色聚能作用,推动种业强市建设初显成效。出台种业强市建设八条措施,全面夯实种业“育繁推”全产业链发展基础。全市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的粮油制种核心基地增至29个,杂交水稻全程机械化制种面积突破1万亩。
强化队伍建设,组织创新“稳保障”。创新“存量+变量+补充增量=创新增量”云上学习方式,推动理论学习入脑入心。围绕全年工作目标,推动党建和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让责任更实、程序更清、标准更准、方法更新、班子更聚、工作更畅。抓实驻村帮扶和“双报到”工作,党员整体素养不断提升,释放蓬勃活力动力。1名机关党委委员被表彰为“全国农业农村工作先进个人”,1名支部书记交流到乡镇任党委书记,1名青年党员获全省公文写作大赛二等奖。
(绵阳市农业农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