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村集体经济持续向好发展,村里越来越富,村民的兜里越来越鼓,支部开展工作也有了足够的底气。”提及村里的变化,四川雅安天全县柑子村“第一书记”李嘉明脸上充满了自信和喜悦。
近年来,四川省天全县坚持激活“红色引擎”,驱动乡村振兴发展之路,以农村党组织建设“全面过硬、整体提升”工作为抓手,积极实施头雁领飞、产业兴旺、盘活资源“三大工程”,走出一条具有天全特色的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之路。
选优配强“头雁”队伍,让基层组织“强”起来。
漫步在天全县红军村的乡间小道上,目之所及的是连阡累陌的示范田、干净整洁的通村路、绵延百米的文化墙。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近年来,天全县持续加强村“两委”班子特别是头雁队伍建设,着力从大中专毕业生、退伍转业军人、返乡创业农民工等人员中,把“知村情、懂行情、有感情”的人选进“两委”班子,面向贫困村、软弱涣散村和村集体经济薄弱村精准选派第一书记35人,先后共选拔89名“能人”担任村“两委”成员,占村“两委”总数20.4%,使农村“两委”班子真正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和领路人。
联动发展特色产业,让基层群众“富”起来。
今年1月,天全县兴业乡柑子村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村集体经济分红仪式,365户“村民股东”与柑子村集体经济合作联合社共享村集体和企业分红1000余万元。73岁高龄的村民高月昌拿着分红,和村里的老伙伴们一起回忆过去的日子,感叹村里的发展一年比一年好,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天全县坚持将发展“一村一品”作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实施“产业兴旺”工程,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大力发展合作经济。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共争取省、市、县三级配套财政奖补资金1亿余元,对41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建设进行扶持,先后建成养殖、茶园、中药、果蔬等产业示范基地36个,年产量50万余吨,平均年产值50万元,农户人均年收入增加3400余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从2019年的275.63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1638.66万元,增幅达494.51%,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强村富民渠道持续拓宽。
创新开展“三清一壮”,让沉睡资源“活”起来。
创新开展清理村级合同、清理集体欠款、清理资产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即“三清一壮”工作,全面摸清79个行政村家产底数。严格执行自查、登记、核实、公示、确认、上报等程序,清理出需补签合同108份,需作废合同63份,同时坚持“一村一策一案”,依法依规妥善解决问题,助推村集体经济健康发展。成立以村党支部为主要力量的农村经济发展项目组79个,共流转土地10000余亩,通过更新改造和规范使用行为,引导村民小组积极探索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服务增收型、项目带动型等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依托“飞地经济”,积极利用周边可用优势,培育发展新的农业经济。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以租赁经营、股份合作、有偿服务、农业合作为主的4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模式,通过采取不同措施,全县集体经济“空壳村”已全面消除。
通过持续点燃“红色引擎”,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为抓手,美丽家园应运而生、邻里中心顺势而起,一幅幅“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在天全大地徐徐展开。
(雅安市天全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