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前锋区强化党建引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抓实“三级”组织联动,紧扣“三会”规范运行,率先探索建立村级“三资”监管平台,实现村务财务上“三资”监管平台、上电视手机线上“双公开”,为全区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紧扣“三级”组织上下联动,着力抓牢“党建统领谋发展”路径,有效提升科学决策、服务群众能力。一是高位统筹谋动。建立区、镇、村三级书记联动包抓工作机制,推行“区部署、镇落实、村实施”,区委书记带头深入联系村开展调查研究,统筹指挥协调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镇班子成员进村蹲点抓示范指导,完善组织治理机制等五项工作,做到不规范不脱钩。二是头雁领航推动。全区101名村党组织书记100%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建立“1+1+1”推动模式,各村明确理事长负总责,1名集体经济发展专干和1名驻村工作队队员协助抓落实。全域启动后备干部储备工程,以镇为单位公开招聘村级后备干部,吸纳75名农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担任理事会成员占比达39%,理事会成员党员达60%以上,着力优化理事会人才结构。三是抓好示范带动。选取全区集体经济“十强村”为样板,由区委组织部、区农业农村局、区乡村振兴局、区财政局等组成区级指导组,开展区、镇两级“三会”组织规范运行示范试点,一对一指导培训、规范运行,每镇分批分片区示范带动,全面推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及规范运行。
紧抓“三会”组织规范运行,重点解决“凝聚群众不紧密”难题,确保组织群众有力、动员群众有效。一是理顺治理体系。创新实施“1+2+3”运行机制,出台《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三会”运行规程》,绘制《集体经济组织成立流程图》《集体经济组织运行架构图》,建立《集体资产、财务监督管理机制》《权益分配机制》《村级集体重大经济事项民主决策制度》,抓实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回头看”,定期对成员代表参与决策、“三会”运行等开展调研督导,全覆盖指导各村制定“三会”议事规则等,观塘镇仁和村等探索形成集体成员资格协商众议取得、集体成员退出和股份继承转让等经验做法。二是规范治理程序。注重发挥群众参与决策的主观能动性,探索建立重大经济事项“三议三公开”全过程决策监督模式,梳理一般和重大集体经济事项清单,实施重大集体经济事项“意见收集—初拟方案—召开理事会—集体表决—组织实施—结果公开”六步工作法,选取2—3名成员代表参与决策商议三个环节,实现过程和结果分阶段在村公示栏、电视、手机等平台上公示公开,构建完善的民主参与机制。三是健全联农机制。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服务、公共服务等有机衔接,在促进成员增收的基础上,照顾特困人群,开展乡风文明建设。各村累计使用80余万元集体经济资金,慰问217名残疾人,资助54名贫困学生,评选奖励168个美丽庭院、106户党员示范户等,有效增强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中的带动及服务能力。
紧盯“三资”监管平台建设,探索建立“村财镇管区终审”模式,护航集体经济健康发展、高效监督。一是“三级联动”夯实平台基础。印发《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管理制度(试行)》,明确村、镇、区记账中心、区级部门共19项职能职责。建立片区对口联系机制,4个纪检监察室分别联系4个中心镇片区,镇负责督促村资产清理、数据录入、问题整改等。全区9个镇(街道),101个集体经济组织全部纳入“三资”平台监管,在全市率先实现线上支付全覆盖。二是“三色预警”提升监管质效。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运行机制,实行“四级审查审批”“五员监督管理”,设置10项系统预警指标,分黄、橙、红三色预警。建立预警处置机制,一般性问题镇级自查自纠,监管类问题行业部门核查,违纪违法问题纪委监委调查处理,限时办结、逐一销号,共处置预警信息1669条。三是“三务公开”畅通诉求渠道。强化监管平台运用,定期分析比对,通过监管平台、“三务”电视公开等在线公开资金明细、资产现状等情况,群众利用“i视”App、电视等全程全面掌握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有效防范书记“一肩挑”后“一支笔”任性审批。开设“一键举报”监督平台,做到全程在线、公开全面、查询快捷、监督方便,构建村级事务管理人人参与、小微权力全员监督大格局。
(广安市前锋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