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整合帮扶力量,奋力开创齐抓共管、协同高效的“组团式”帮扶“新局面”,以协同思维做好人才帮带培育“凝聚力”。
点对点鱼渔兼授,谋划结对帮扶“落脚点”。落实县领导全覆盖联系帮扶专家人才,充分发挥“纽带”作用,常态化开展节日走访慰问,定期开展人才“暖心式”谈话,实现思维观念互通。抓牢骨干教师队伍培养,整合北师大、成都七中网班和国培、省培等优质教育资源,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队”,结成“师带徒对子”11个。抓实本土医疗队伍业务水平,帮扶导师与10余名本土医疗人员建立“一对多”孵化模式;开展选派跟岗学习项目,选派本土医疗人才学习借鉴华西经验,合力做好“借地育才”大文章。
线连线志智双扶,优化人才成长“延伸线”。以“团队带团队”等帮带模式,夯实“引航工程”铸师资,成立“援彝名师工作室”和“胡贵权高中地理名师工作室”,开展工作坊研修12次,受益教师300余人次;培养“四有”青年教师1000余人次,努力培养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本土教师队伍。提升县医院“软实力”,积极开展院内和科室内培训20余次、覆盖2000余人,义诊服务3000余人,指导本土医疗人员撰写12篇科研论文、科普文章,大幅提升本土医疗人才执业能力。制定出台卫生、教育人才振兴“九条措施”等激励保障政策,每年配套设立1000万“教育发展基金”和1000万“人才发展资金”,发放生活补助、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140余万元。争取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的新建用房,打造高品质人才公寓,激活“保姆式”“管家式”后勤保障服务。
面拓面共振同鸣,构建“院地”合作“样板间”。深化与国家重点高校合作,建成大小凉山“彝区”首个乡村振兴博士服务站、东西部协作教授博士工作站与特级教师工作站等创新平台,统筹全县43家重点企事业单位77个岗位,赴省内外高校开展“招才引智”活动,打造“引进来+走出去”人才发展新高地。通过“专家+团队+基地”产业人才合作模式,建立彝茶、青梅、猕猴桃等研发中心6个,实现乡村农业“产、学、研、用”有效衔接,为马边农民和农业经营主体纾困解难,有效破解农业科技“卡脖子”难题,实现农业发展的链式反应。
(马边彝族自治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