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市州动态>文章页

培育发展 监管服务
——凉山州民政局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

https://www.scjgdj.gov.cn/  (2023-11-08 10:45:06)    

近年来,凉山州民政局强化“三聚焦”“三坚持”“三加强”举措,建机制、强力量、优服务,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铺路搭桥”“保驾护航”“赋能聚力”,支持和引导社会组织深度参与乡村发展治理服务,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进行了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三聚焦”抓培育促发展,为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铺路搭桥

一是聚焦培育关键建孵化体系,形成发展新力量。把“社会组织孵化培育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全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暨“树新风促振兴1+4”工作清单,建立“州县乡村”全域联动、职责明晰、定位准确、功能完备的四级社会组织孵化体系,强化项目支撑,重点孵化培育乡村振兴类、巩固脱贫攻坚类、基层治理类的枢纽型社会组织。目前已建成州县两级孵化园8个,成功孵化59家社会组织,全州社会组织达1536家,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二是聚焦治理重心和要素资源,形成治理新模式。抢抓实施“厅州合作战略”重大机遇,深入推进“彝路相伴”“牵手相伴”三年行动计划,在6个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园,建成标准化社工站49个,实施“快乐同行”“四点半课堂”等项目80余个,深化“五社”联动,探索形成民族地区大型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社区治理新模式。三是聚焦重点项目强结对帮扶,形成工作新格局。抢抓全国性社会组织、东部省(直辖市)社会组织和省内社会组织与我州11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对帮扶重大机遇,加强帮扶项目供给和需求的对接匹配,搭建合作平台,力促项目签约,构建形成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新局面。

“三坚持”严监管优服务,为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保驾护航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服务中心大局。健全党委组织部门和两新组织工委统一领导、社会组织党委(行业性党委)和业务主管单位党组(党委)齐抓共管、各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协调联动的党建工作体系,按照应建尽建原则,全州共建成社会组织党组织500余个,共有党员近5000名,推动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率不断提升。始终保证社会组织事业发展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把党建作为年检重要内容、把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党建重要载体,狠抓“三会一课”常态化,推动社会组织服务乡村振兴的作用显著发挥。二是坚持依法监管,着力改善参与环境。按照州委州政府出台关于加强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联合25个部门建立并实施综合监管和联席会议制度,严格执行社会组织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整合民政行政执法队伍,清理“僵尸型”社会组织267家,打击非法社会组织16家,撤销登记56家,依法处置了一批污名化凉山、借凉山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摆拍作秀”的社会组织,有效规范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行为。三是坚持服务为先,有力夯实发展基础。依托凉山州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和州级社会组织孵化园,坚持基层治理服务导向,落实落细等级评估、年检服务、宣传报道、教育培训等工作,不断提升社会组织服务水平,2022年以来,培训社会组织负责人和从业人员739人次,宣传报道社会组织工作321次,以高水平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三加强”强统筹重引导,为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赋能聚力

一是加强扶持带动,助力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坚持把产业帮扶作为社会组织助力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在农业产业项目培育、技术推广、产品销售等方面提供专业化帮扶,先后实施产业帮扶项目48个,投入资金5661.3万元,受益群众69.8万人,示范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喜德县乡村振兴协会协调落实油橄榄项目种植2000余亩,实现产值600余万元。二是加强多方发力,助力构建乡村发展新局面。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人才智力资源聚集优势,助力乡村人才队伍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核定农村实用人才3.2万人。积极引导基层群众倡树现代文明新风,开展移风易俗等社区服务4.86万人次。开展“彝针彝绣”项目,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特色,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三是加强资源整合,助力提升乡村服务新质效。依托社会组织结对帮扶等工作机制,加强帮扶需求对接,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发挥广泛联络社会各界优势,进一步整合引进企业、慈善机构等各方资源,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社会帮扶。如,凉山州光彩事业促进会引导民营企业聚焦凉山重点帮扶村,以资金、产业、智力支持等多种形式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120家企业与156个村结对共建,帮助改善重点帮扶村基础设施,有效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

(凉山州民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