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色达县充分发挥国家科技特派团在技术攻关、行业指导、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加速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引进、本土人才培养、营销平台渠道搭建,示范带动农牧业增产和农牧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健全机制,高效推进联动服务
2022年,中组部会同有关部委选派一支由18名各类专家、研究员组成的国家科技特派团,在县开展科技人才服务“三农”工作。一是定思路。色达县围绕“强保障、搭班子、搞调研、编规划、结对子、扎根子、推技术、扶产业、创品牌”的工作思路,成立科技“组团式”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强化组织协调。二是明分工。国家科技特派团内分牧草、大麦青稞等6个产业组,各组与企业、合作社签订结对方案、明确帮扶计划。色达县从全县选派26名科技人员组建7个产业协同配合小组全面参与服务国家科技特派团工作。三是编规划。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县工作推进会精神,细化工作目标,优化工作举措,深化理念引领,加强人才帮带,科学编制了《国家科技特派团“组团式”帮扶色达县实施方案》,明确3年帮扶任务。
强化运用,高质助推产业发展
色达县紧扣产业链发展需求,探索市场化的成果转化应用机制,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一是搞调研。组织中国农科院植保所、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草原学科优势单位50余人开展草原有害生物普查和草原基况调查工作,调查出草原昆虫87种、优良草品种10个、蔬菜品种品系78个,引进大黄、山莨菪2个中藏药材品种,推广示范3500亩。二是优培训。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形式开展调研和技术指导29次,技术培训18场次,培训农技人员313人,培养本地技术能手98人,发放技术资料超100份。三是扶产业。成功申报科技部重点研发“川西高原优势特色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部省联动项目,争取经费600万元。整合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省育种攻关、省野外观测站、省科技厅等10余个科研项目在色达落地实施。
优化服务,营造良好干事氛围
色达县始终把科技特派团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断优化管理服务。一是强保障。注重国家科技特派团工作、生活的保障力度,罗晓林、刘刚、贾国夫3位研究员入选“福地色达英才计划”,设立专家工作站3个,18名国家科技特派团成员被色达县聘为产业发展顾问。二是善管理。充分利用派员地和接收地双向协同管理机制,将国家科技特派团成员纳入本地高层次人才队伍管理,健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科研成果转化激励制度,不断强化日常督导,注重实绩考核。三是重激励。切实保障补助、医疗、激励等政策落地落实,发放激励金10.8万元,开展专题会议6次,协调解决问题10余个,加大国家科技特派团工作宣传力度,农民日报、新浪网、搜狐网、四川电视台、四川日报等先后宣传报道10余次。
(甘孜州色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