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尔康市聚焦先锋引领、示范带动、人才助力三个着力点,积极探索“三带”发展模式,切实为乡村高质量发展聚力赋能。
先锋带动兴治理。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两联一进”群众工作,建立“红色微网格”制度,以各村为一个网格,每个网格划分若干个“微网格”,乡镇党委在村网格之上设置若干片格。由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村党组织书记、村党支部党员分别担任片格长、网格长、微网格员。通过探索“建好一个联络平台+写好一本民情日志+解决好一件关键小事+架好一座连心桥”的“四个一”工作法,建立“民情初解—要情速递—市乡派单—任务核查”问题化解闭环工作机制,帮助发现并及时处置解决一线问题172件,切实提升了村级治理效能。
示范带动兴乡风。围绕全市国际生态旅游文化名城建设目标定位,完善村规民约,逐村建立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充分运用村级农牧民夜校、远程教育站点、村村响广播等载体,大力开展感恩奋进、文明新风、环境卫生、护林防火等9项教育,推动群众思想转变。建立生态乡风“积分评比”制度和“红黑榜”制度,每年组织村“两委”按照遵规守纪、卫生整洁等5项标准开展“星级文明户”“十佳”村民评选,及时曝光相关问题,通过强化正面示范和反面警示作用,推动“绿色乡风、生态发展”格局加速形成。
人才带动兴产业。大力开展校地、企地合作,先后签订对口援建合作协议12份,对接产学研项目6个,分级组建涉农专业人才工作室、乡土人才驿站24个。出台学历提升补助奖励办法,逐年分批组织乡土人才赴内地进修培训,持续提升乡土人才学历层次。筛选14名经验丰富、熟悉环境的种养大户、技术能手组建技术服务团队,累计为农牧民群众开展技术指导53场次。统筹省内对口援建、骨干专家“万里行”等培训资源,搭建乡土人才培育平台,选派58名专业技术人员与群众结成帮扶对子,累计培育农村实用人才116名。通过建强人才队伍,有效带动90余个村集体产业提质增效。
(马尔康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