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市州动态>文章页

宜宾市屏山县直机关工委“四举措”助力乡村振兴

https://www.scjgdj.gov.cn/  (2022-08-12 10:34:47)    

宜宾市屏山县直机关工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来宜视察重要指示精神,采取“四举措”推动机关党建成果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动力,有力推动乡村振兴深入发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结对共建,着力夯实乡村振兴基层组织基础

着眼乡村振兴组织保障,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基础。一是着力建强乡村基层组织。在63个县直机关基层党组织与63个结对帮扶村级组织中开展“组织共建评比竞赛”,每半年组织一次督查评比出一二三类共建对子,与年度乡村振兴工作考评挂钩,推动机关党建成果向乡村转化。二是着力乡村人才队伍培养。采取“一帮一、多帮一”方式,将147名县直部门(单位)到村工作干部与帮扶村的乡土人才、产业带头人、党员示范户结对,开展工作联系指导,助力振兴村级人才队伍。三是着力更新党员干部群众思想观念。采取“走出去”“请进来”“送外学”和“院坝课堂”“指尖课堂”等,组织帮扶村党员干部以及乡土人才、产业带头人、党员示范户等一道学习乡村振兴知识技能,不断更新基层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激发内生动力。

整合资源,着力提升乡村振兴发展力

县乡村振兴局积极整合县直部门(单位)资源项目,不断为乡村振兴提供便捷服务。一是不断改善基础设施。针对村级产业发展需要,交通、水利、发改等部门以村组道路、产业路、水利工程整治为重点,不断提升通行力和自然灾害抵御力,着力改善乡村振兴基础条件。二是积极发展特色产业。组建水果产业发展专班,实施标准化茵红李基地、白魔芋规范化基地建设,通过网络直播、乡村旅游等,最大限度扩大销售渠道,助力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两项增速半年排名全市第一。三是切实发挥品牌效应。围绕提升发展“含金量”,牵头推动屏山县千彩农场等6家企业取得有机转换证书,产品覆盖茶叶、蔬菜、茵红李、肉牛等。强化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推进“屏山炒青”“屏山茵红李”“彝家黑猪”等品牌运营。

智力支持,着力培养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县直机关党组织积极发挥人才荟萃优势,不断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一是延伸人才服务。以县域东部三产融合发展片区、县域中部茶果特色产业片区、县域西部农文旅融合发展片区示范引领为抓手,分别设立乡村人才服务站,全面推行“志愿红”“帮办绿”“咨询蓝”三色服务模式,为人才提供政策咨询、职称申报、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电商运营等10余项精细化服务,将服务触角延伸到乡镇。二是提升人才技能。坚持大专家+小专家+土专家,组建“屏山县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分设一个总团和现代茶叶、特色水果、粮油经作、魔芋蔬菜、林竹蚕桑、畜牧水产6个分团,通过乡村振兴大讲堂、“农民夜校”等方式,组织培训新型职业农民2200余人次,解决生产技术问题2000余个。三是发挥人才作用。聘请“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程水源及其专家团队为“屏山县乡村振兴顾问团队”,共建富硒产业试验基地,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省农科院水产研究所等12个科研院所建立“乡村振兴合伙人”关系,开展有机茶叶示范基地建设、白魔芋种质资源保护及扩繁技术研究等项目合作22个。

创新机制,着力建设乡村振兴治理体系

县直机关党组织注重在示范引领、服务推动、创新机制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村级治理力。一是注重示范引领。组建机关党员志愿服务队伍,以村容村貌为整治重点,全面推动各村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大力推行路长、院落长等治理,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6个、市级8个。突出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深化聚居点“分类评星定级”,选取22个聚居点同档比拼。紧扣彝区聚居点治理,打造“彝调委”工作室。二是注重服务推动。推行村级事务代办制度,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和土专家、田秀才技术队伍,常态化开展服务工作。机关党员担任兼职村组网格员,参与疫情防控、森林防火等值班值守900余人次。常态化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抓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注重机制创新。打造大乘镇京坪村“零点驿站”等“微自治”品牌,全县推广“一分二榜三均衡”村民自治管理模式,创新“共治得‘柏’分”“方圆先锋榜上见”“顺治顺天共竞榜”积分治理模式,有效激发乡村内生自治活力。

(宜宾市屏山县直机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