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广汉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坚持强化党建引领,结合实际开拓思路方法,通过借鉴高校硕博培养模式实施“导师制”,精细化、深度化、常态化培育农村人才,同时出台配套支持政策,打造了一支技能强、素质高、能带动致富的高素质农民“生力军”。
党建引领整合资源,打造专业“导师库”。以党建工作为载体,凝聚工作力量,严格标准选拔,主要针对基层党员干部、农技人员、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业务骨干等,选出有意愿、有能力、有水平的导师候选人,构建“导师人才库”并进行动态更新。同时,围绕上级有关“三农”政策,党员干部走村入户,结合“党建+为村”平台,了解广大农村群众学习意愿,精准科学分类开设“研究生班”。在选择每期培训班导师时,根据本期主题、学员特点等,采取自愿报名、单位推荐、综合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在人才库中进行选拔。
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常态开展教学服务。转变工作思路,把以往培训的“横向广谱”转向“纵向精深”。一是授课教学由“本科生班”向“研究生班”转变。开设人数少、师资强的小班,将教学内容细化到具体的作物或畜禽种类,同时组织学员开展辩论赛、知识竞赛,确保活跃思维、开拓视野。二是依托农村“两新”组织强化实训实践。以党组织结对共建等活动为纽带,整合涉农企业、专合社等资源,建立实训基地,组织学员现场观摩并参与生产。三是师徒结对互促共赢。导师与学员结对,长期开展教学服务,定期走访学员生产基地,指导生产经营,了解学员创业需求和问题困难,对典型问题及时上报,更新知识储备,同时注意在优秀学员中发掘新一批导师候选人。截止2020年底,已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任务3097人,其中粮油类1948人,经作类642人,取得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证551人。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致富环境。出台《广汉市鼓励土地流转扶持种粮大户奖励办法》《广汉市规模种粮奖补政策》等文件,扶持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规模流转土地,配套建设育秧、农机、烘干、加工“四中心”,畅通产前、产中、产后环节,促进优质粮油生产方式转变。安排专项资金扶持农机合作社购置农机具,仅2016-2020年,支持购置农业机械补贴资金就达2373万元,引入社会资金13428万余元。截止2020年底,广汉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6.5万亩、流转率51.4%。建成集中育秧服务中心88个、服务能力12万亩,标准化农机专合社20个,社会化服务中心36个、服务面积54万亩次,亩均粮油生产降低人力成本300元以上,粮食主产区已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主要农作物农机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81.2%,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械化示范县”。经过“导师制”培训的高素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万元以上,超过普通农户3倍以上。
(广汉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