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市州动态>文章页

资源下沉便民利民 “三治”融合激发活力 因地制宜壮大产业
平武县蓄势聚能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https://www.scjgdj.gov.cn/  (2021-08-09 16:06:04)    

“现在做检查不用往绵阳城里跑,太省事了。”近日,家住平武县平通羌族乡新民村的村民唐新芳在平武县第二人民医院照完胸部CT后这样感叹。

新建成投用的平武县第二人民医院是平武县域医疗次中心之一。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和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平武县完成5个撤并乡镇卫生院整合,将平通、水晶、江油关等乡镇规划布局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平武县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平武县第二人民医院设施设备齐全,同时,绵阳市中心医院以对口帮扶的形式对该院进行全面托管,从医院管理、信息化建设、远程诊疗、专科联盟等方面着手,推行“岗编适度分离”管理方式改革试点,推广“卫生院+养老院”模式,发展医养结合服务,以满足平武县城以下、清漪江流域及周边乡镇10万余人口的急诊急救、常见疾病、常规手术的诊疗,有效缓解医疗供需矛盾,减轻基层群众就医负担,初步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

两项改革在平武释放出来的红利不仅如此。盛夏时节,距离平武县城三十余公里远的高村乡迎来了乡村游的旺季,境内的民宿大多数提前一周就被预订了。来到高村乡,记者踏进一家名为“花间·伴山”的民宿,在这里“森”呼吸,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小径旁,精心培育的玫瑰花成片盛开;院落内,各色花草、树木点缀其间;大树下,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或饮茶小憩,或对饮畅谈,将“闲适”二字写在脸上。

高村的乡村旅游之所以发展得好,关键在于高村乡在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中,能够立足自身实际和发展需求,积极推进党组织领导下的群众自治组织体系建设,厘清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权责边界,扎实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使乡村充满活力,更使游客在此“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作为高度依赖从业人员素质的第三产业,其兴旺程度,所依靠的不仅仅是装修豪华的硬件设施。对此,高村乡党委政府深知其中的道理。借助两项改革,高村乡坚持以制度为根本、内容为核心、监督为保障,强化党务、村务、财务“三务”公开建设;按照便民利民、务实高效,依法办事、优质服务的原则,积极推进“一村一代办点”,实行村级民事代办制,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积极搭建村(居)民自治微信群,构建形成村级“网络大家庭”,有效推动干群共治共享。

在平武,诸如高村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锁江羌族乡黄坪村利用本地民居空房、闲置生产用房改建民宿17家,并由“村投公司”流转土地230亩,建设白芨、茶叶等特色产业基地和现代化标准化香菇产业园;黄羊关藏族乡曙光村“中蜂+芍药”,破解集体经济“干什么”和“怎么干”……短短一年时间里,平武县各个镇(乡)村因地制宜,结合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契机,不断激活乡村发展动力的同时,也为乡村全面振兴蓄势聚能。

“接下来,平武县将继续把握‘调适、调顺、调优、调强’四大目标,紧抓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治理效能‘四大任务’,将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写好、写实、写出亮点,让群众受益,开创平武更加美好的未来。”平武县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平武县直机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