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市州动态>文章页

绵阳平武:聚力描绘高质量发展生态画卷

https://www.scjgdj.gov.cn/  (2021-07-19 09:31:50)    

近年来,平武紧紧抓住“两项改革”契机,对标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布局,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紧紧咬住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始终突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条主线,坚持“双向融入”基本路径,南向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北向深度融入大九寨旅游环线、努力成为“九寨黄龙门户”,聚焦聚力谱写好生态屏障、乡村振兴、绿色崛起“三篇文章”。

绿色打底筑牢发展生态屏障

平武地处四川盆周山区与川西高原过度地带和川甘两省的交汇点、岷山山系大熊猫A种群腹心地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出宜人的气候、独特的人文资源和奇特的地形地貌。一组数据,足以看出平武自然资源的富集:4760平方公里林地面积,生态覆盖率达74%以上,常见优势树种23科、37属、78种,优势建群树种32种,草被植物有96科、332属、573种……

而与得天独厚的资源相对应的是,近年来,平武积极推行保护发展生态资源相关举措,加强生态防火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保护林地资源和古树名木,打击一切破坏生态的违法犯罪行为,从各个环节确保了生态资源安全。同时弘扬绿色文化,广泛开展“爱绿护绿”公益性活动,将生态“植入”人心,让建绿、爱绿、护绿成为全县人民的自觉行动,为写好生态屏障保护文章加上一把“安全锁”。

产业带动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连日来,在平武县高村乡黄金木耳种植基地,上百个大棚内的黄金木耳长势喜人,迎来了采收季。记者在基地内看到,一个个成熟的黄金木耳如同一块块发光的金子,依附在修剪整齐的青杠木棒上,数十名工人正抓紧时间进行采摘,现场一派丰收的景象。

“在政府的引导支持下,我们总共在高村乡流转土地30余亩,今年虽然是初次收获,但黄金木耳长势喜人。”基地负责人兰定斌告诉记者,目前他收获的黄金木耳主要卖到云南等地,市场需求量很大,基本上是供不应求。其价格也从鲜货的120元一公斤,到烘干之后的800元一公斤不等,木耳种植成为了当地乡村振兴,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产业。

平武作为一个传统农业县,各类农业资源富集,不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各具特色,如何更好地打响平武农业优势品牌,关键在聚焦特色。

对此,平武明确提出构建“7+4”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发展绿茶、中药材、食用菌、核桃、中蜂、大红公鸡、果梅7大优势特色产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观光休闲农业、冷链仓储物流、农村电商4大先导产业。重点发展果梅、茶叶、厚朴三大主导产业。

对标县“7+4”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平武依托绿茶、果梅、雷竹、中蜂等优势资源,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积极创建以豆叩茶香村、锁江黄坪村为核心的市级茶叶现代农业园区,重点培育以平通桅杆村为核心的省级果梅现代农业园区,推进高村车厘子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集群化的特色产业,不断增强平武农业品牌影响力。

文化为魂丰富群众精神家园

乡愁何处寻?令人沉醉的乡村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独具特色的乡土风情,是农村地区的灵魂和血脉所在。

从绵阳出发进入平武,沿着清漪江流淌的方向,一路逆行,很快就来到锁江羌族乡黄坪村。走进村中,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极具羌风韵味的民居立马映入眼帘,洁净的水泥路蜿蜒连通家家户户,盏盏路灯整齐划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有序运转,公共停车场平整宽敞……整个村子处处跳动着发展的活力因子。

据了解,两项改革以来,黄坪村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积极探索“四化四提升”融合善治新模式,不断健全自治、德治体系,推动基层组织不断夯实、改革红利不断释放、党群关系不断改善,为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无独有偶,在涪江上游的少数民族乡镇中,三月三蜂王会、白马人·圪答圆舞节、白马木座清明歌会等白马人特殊民俗节日活动依次展开,绘就出一幅幅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画卷。

近年来,平武着力构建“村规民约、道德评价、乡风监督”三大体系,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乡村治理体系,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精神家园,提升群众精神风貌,筑牢乡村群众精神文化“内核”。

在城镇,坚持以文化滋养人,以文化熏陶人。今年以来,平武举行多场文化活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通过开展快闪、演讲大赛、读书活动等激发群众爱国热情;全县各地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相关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一场场主题突出的文化活动,引领一种积极向上的新时代文明风潮。

(平武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