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沟深民主村,乱石滩里挣钱难。”曾经流传在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高村乡民主村的民谣,一语道破当地的闭塞落后。如今,“乡间慢生活”成了民主村的新名片,这里成了城里人心向往之的“诗和远方”。
如何将昔日的荒山石岭变成村民脱贫致富的靠山?这不仅是穷则思变的艰辛奋斗之路,更是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之道。民主村用7年时间交出了一份高分答卷……
土地流转激活“一池春水”
地处大山深处的民主村沟壑纵横,交通闭塞。长久以来,村民大多依靠传统种养业养家糊口,一直守着绿水青山受穷。低矮的小平房、崎岖的盘山路促使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讨生活,剩下几十个老弱妇孺留守大山,村子愈加凋敝,土地被大面积撂荒。
穷苦的日子过怕了,如何才能甩掉“穷帽子”?凝望群山,盘活“沉睡”的土地资源正是村子发展的破题之策。民主村决定立足农村发展实际,坚持以农民为主体,股份合作为纽带,强力推进“三变”改革,探索整合土地资源发展村集体经济。
2018年,民主村“两委”组织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商讨,整合村域资源成立了原乡原种农业专业合作社。“我们对村民的资产逐一核查登记,鼓励村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生产资源按照每股600元进行股权量化,村集体集中流转了1700余亩土地抱团发展产业。”民主村还与五一村、福寿村联合成立了村投公司,将部分土地资源集中流转给龙头企业或“返包”给懂技术、有能力的村民经营,进一步降低经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我入股了8亩土地,每年除了可以拿到4800元的土地租金和当年的分红之外,还能去产业基地挣些务工费,一亩地就能有3份收入!”算起收入账,村民“股东”苏正银非常高兴。
据村投公司董事长、民主村党支部书记王先勇介绍,集体收益除了支付股民每年的保底收入之外,剩余部分的50%用于入股村民分红和村干部集体经济奖励,20%用于村上公共事务开销,30%作为管理运营经费和农资预留。如今,村集体已与4家企(五彩稻田基地色彩斑斓)
业开展合作,建设了蔬菜、中药材产业基地,累计为群众发放土地流转收益、经营分红、岗位工资等150余万元。
特色生态农业“多点开花”
5月正是车厘子成熟的季节。在民主村与福寿村跨村联建的生态车厘子产业园内,上百亩车厘子成熟待摘,前来体验采摘乐趣的游客络绎不绝。
2020年,村投公司引进省外专技人才成立了平武县弘安农业有限公司,建设了有机生态车厘子产业园。通过建立“企业+村投+基地”利益联结模式发展村集体产业,村投公司占股49%,弘安公司占股51%。“今年车厘子的产量预计有6万斤,产值达200多万元,这些收入大多都属于村民。”平武县弘安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汤庆安说,车厘子产业基地已经吸纳了周边村社400多人到基地务工,车厘子预计3年后全部挂果,届时能够带动2000多名村民务工增加收入。
近年来,民主村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打造“原种平武·桑田高村”生态品牌。如今村投公司已连片发展了定制订单农业示范基地2000亩,形成山脚河谷桑田原种有机农业、
半山缓坡药园果园蜂园的立体农业产业带,精选培育蜂蜜、天麻、核桃等10余种生态农产品。
“我们借助‘熊猫公社’订单农业计划、‘淘实惠’电商平台,通过‘定制+电商’模式,在互联网上闯出了一条销路。”王先勇高兴的说,民主村绿色天然的土特产品也搭上了“信息快车”,远销全国各地。村投公司还与驻村企业签订了生态种养订单,82户村民获利,年收益达150万元。
乡村旅游发展“硕果满枝”
行进在民主村,一个个产业基地里人声鼎沸,一幢幢精品民宿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一串串发展音符跃动在乡间田野上。昔日的穷山窝摇身变成了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前来感受山野田园的慢生活,也为村子发展带来更多机遇。
2018年,民主村引进了全乡第一家精品民宿“花间·伴山”。民宿刚开业便“一炮而红”。随后,“龙盘丫·源筑”“桃花驿”等4家精品民宿项目陆续落户民主村,还有7户民宿已经开始设计规划。2020年,村投公司又融投资600余万元建成了村集体自主经营的民宿品牌“农家河坝”。“我们力争为游客提供游购娱一条龙服务,把乡村旅游品牌做大做强!”看着村子发展越来越好,更多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
展开民主村乡村振兴作战图,轮廓已然清晰。村里请来专业机构量身定制了乡村旅游规划,将全村划分成了农业观景区、采摘体验区、民宿度假区和自然教育生态科普区。经过7年的持续攻坚,民主村的山水悄然变了模样,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乡风民风持续好转,村民的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民主村华丽蝶变的背后,正是从“靠山吃山”到“护山养山”的生动实践。民主村的探索之路充分证明,生态越美丽,产业越兴旺,村民越幸福,绿水青山就是老百姓脱贫奔康的“坚实靠山”。
(平武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