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市州动态>文章页

脱贫促创建 创建助脱贫 小康路上一个也不少
——大录乡努力实现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互促双赢

https://www.scjgdj.gov.cn/  (2020-11-10 16:51:13)    

大录乡,是九寨沟县最边远的一个纯藏族乡,地处川甘两省九寨沟县、若尔盖县、松潘县和甘肃迭部四县八乡边界地区,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地域宽广、风景优美,但由于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山多地少阻碍了发展。2014年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7户438人,贫困发生率达17.94%,6个行政村中有5个是贫困村,居全县之最。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大录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的指示要求,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各民族繁荣发展紧密结合,实现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齐推进、同达标、共提高。2018年贫困村全部退出,2019年全部贫困户高质量脱贫,贫困发生率由17.94%降至0,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6645元增长至2020年的14000余元(预计),贫困人员人均纯收入从2014年的2575元达到2020年的13013元,增长500%,脱贫成效显著。2019年大录乡被评为全州脱贫攻坚先进单位;2018年、2019年先后被评为全州、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6个行政村先后全部被评为阿坝州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示范村。

坚持党建引领,找准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共同点。党的基层组织是各民族团结共荣的“主心骨”,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关键,为此,大录乡紧扣基层组织服务能力和引导能力的提升,在建好支部、建强堡垒上做文章,实施“党建+绿色发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民族团结进步+平安建设+灾后重建”五大工程,形成党建统领全乡各项工作的大格局。加强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村级党组织的组织力、战斗力、凝聚力得到显著增强。坚持“把能人培养成干部、把干部培养成能人”,大力实施“领雁计划”,将各村两委干部培育成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行家里手。树立党员“先锋”旗帜,组织党员开展“马背志愿服务队” “守望邻里”边界共建活动,积极参与“两联一进”帮扶和村容村貌整治活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各级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全社会通力合作的工作格局,党员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增进党群、干群关系,筑牢了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战线。成立一支由双语干部、僧俗群众组成的“马背宣讲队”,坚持利用党员干部会、群众大会、广播、标语等形式深入宣传脱贫攻坚、民族宗教各项政策,宣传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充分动员群众参与到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共同进步、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局中来,使“五个认同”“三个离不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根在了全乡干部群众的心中。通过党建引领,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民族群众高度信任和依靠中国共产党这个最坚强的“主心骨”。大录乡连续5年被评为九寨沟县“先进基层党组织”。

坚持改善民生,找准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切入点。大录乡坚持把脱贫攻坚与保障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惠民实效。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切实解决全乡群众最关心、最期盼的道路交通、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县、乡先后投入资金8亿余元,改扩建道路100余公里、安全饮水20余公里、防洪河堤1500余米,新建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1个,实施民族团结进行新村建设项目2个、扶贫新村建设项目6个,改造保护传统村落2个,创建1个AAA级景区,解决了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等急、难、怨、盼问题,生产生活条件大幅提升。大力改善民生事业。对标民生事业发展短板问题,全面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全乡农牧户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积极推动教育发展,落实教育扶贫基金、雨露计划、金秋助学等助学金95余万元,全乡284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无一人辍学,“十三五”以来,全乡181名学生考取大中专学校,新增劳动力中80%以上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持续增加群众收入。坚持将就业增收作为改造群众“上层建筑”的良方。探索三本台账准确分析劳动力状况、三项活动提升劳动技术、三种模式建立劳务协作机制、三项服务搭建就业平台的“3+3+3+3”就业帮扶机制,加大劳务开发、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开发护林员和公益性岗位265个,转移就业2500余人次,积极对接辖区企业帮助就地就近就业1000余人次,贫困群众的就业收入逐年增加8%以上,实现了人人有事干,户户有收入。通过改善民生,解决了各族群众以往出行不便、基础落后的难题,促进各民族与外界接轨更加便捷,各民族发展的信心更加饱满。

坚持绿色发展,找准脱贫攻坚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共鸣点。大录乡坚持把脱贫攻坚与推动绿色发展、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打牢民族团结工作创建工作的物质基础。练就生态保护的“基本功”。近年来,大录乡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思路,将加强生态资源保护作为未来发展的基础。全乡干部进村入户,向群众讲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有关政策,各族群众思想观念逐步转变,不再单纯以牲畜多为荣,草场超负荷承载现象全部消除。建立完善好“河湖长制”,依托生态护林员、护河员、草管员等公益性岗位管好林地、草场和河流。为加快转变群众生产生活理念,大力实施“以电代柴”项目和禁羊减牧工作,发放电费补助20万元,淘汰各类羊1000余只,广泛开展村绿护绿行动,新增植树12000株。深耕人均环境整治的“责任田”。加快补齐人居环境突出短板,实施以“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为主的乡村环境整治工程,新建排污网管8千米,改厕586户,改造庭院399户,新建垃圾回收焚烧池12个,绿化美化4582 ㎡。制发《大录乡环境卫生整治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了门前“三包”、定期清洁、全民参与、垃圾分类的常态、长效环境治理机制,成功创建省级卫生村1个。积极探寻生态发展的“增长点”。立足大录乡民族风情古朴浓郁,人民热情好客,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旅游资源独特的区位优势、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探索“景区景点带动、龙头企业带动、示范试点带动”文旅融合“三个带动”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生态观光、红色旅游、文化体验和休闲农业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和特色农牧业,打造“嫩恩桑措—大录古藏寨”AAAA级旅游景区,配套完善自架游营地1个,森林客栈4间、林中餐厅3间,生态旅游厕所3个,铺设旅游栈道1.2公里,建成“红军长征在九寨沟”纪念馆,实现“生态美”助力“旅游兴”,绘就了大录乡绿色发展新画卷,全乡80名群众在家门口的景区就业创业,旅游收入达1000万余元。通过绿色发展,各民族生活更加舒心,共建美好家园的力量更加强大。

(九寨沟县大录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