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简阳市直机关工委坚持把机关党建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深度融合、高度契合,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扎实抓好“五个一”和“三个一”帮扶工作。着力在精选帮扶力量、提升服务保障、从严监督管理上下功夫,2017年成功实现全市105个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退出,20878户、61984名贫困人口脱贫,连续3年被评为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县。
一、精选帮扶力量,打造脱贫攻坚尖兵队伍。压紧压实帮扶责任,坚持优选、细育、严管,抓好扶贫队伍建设,凝聚脱贫攻坚力量。一是选优帮扶力量。按照“党群部门联软村、经济部门扶弱村、政法部门治乱村、科技部门帮产业村”的原则,组织动员116个市级部门(单位)对口帮扶贫困村。按照“选派最能打仗的人”的要求,先后选派346名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工作作风实的机关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队员。二是注重能力提升。采取集中培训、实地观摩、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全面加强驻村干部基层党建、服务群众、推动项目、发展产业等业务培训。分片区组织驻村干部赴郫都区战旗村、彭州市宝山村等地学习观摩16余次,着力提升驻村干部帮扶能力、攻坚能力,切实发挥帮扶队伍脱贫攻坚“生力军”作用。三是严实日常监管。建立健全“清单制+责任制”和工作例会、考勤管理、督查考核等制度。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专项整治,发现问题7类104个,通报责任不实、工作不力的帮扶单位4个、驻村干部6名,调整不胜任、不适宜帮扶责任人13名。
二、提升服务保障,找准脱贫攻坚有力抓手。因村因户施策,细化帮扶措施,坚持把落实职责、结对共建、产业发展作为打赢脱贫攻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落实帮扶职责。帮扶部门将驻村帮扶纳入本单位工作整体布局,与单位其他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切实落实项目、资金、责任“三个捆绑”,给予贫困村实实在在支持。2019年,全市帮扶部门协调投入贫困村帮扶项目91个,资金2599万元。二是深化结对共建。80余个市级部门(单位)机关党组织与贫困村党组织结对共建,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和服务功能,形成了互带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结对共建新格局。机关党员干部结合自身优势,走村入户,为贫困村发展“把脉问诊”,为贫困群众送政策、办实事、解难题。联合开展专题党课112次,协调解决民生困难问题178件。三是助推产业发展。市级机关党组织立足实际、竭力而为,从产业规划、协调推进、品牌打造等方面推动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火烧庙村羊肚菌、丙灵村黄金柚、民强村黄花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发展迅速、成效显著,带动本村群众稳定增收,彻底改变了过去贫困落后的面貌。2019年全市贫困户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由2017年的6443元增长到10102元,贫困村集体经济人均收入由2017年的10.69元增长到30.71元。
三、从严监督管理,提升脱贫攻坚整体活力。坚持对帮扶单位、驻村干部、帮扶责任人的工作情况从严监督管理,着力提升全市脱贫攻坚整体活力。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建立帮扶工作常态督查机制,结合“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工作,与市扶贫办共同开展全覆盖专项督导4轮,向脱贫任务重、推进情况差的乡镇、帮扶单位点对点制发问题通报4期,曝光式通报整改帮扶责任不落实、政策宣传不到位、作用发挥不到位等问题400余条。二是抓好目标管理。将脱贫攻坚作为市直机关党建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指标,作为党组织书记述职的重要内容,作为优秀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评选的重要依据,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倒逼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落实落地。三是严格奖惩机制。制定落实《脱贫攻坚一线干部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实施方案》《脱贫攻坚领域落实红黄牌预警问责管理办法》,2019年表扬脱贫攻坚先进帮扶单位4个、优秀驻村干部58名,约谈帮扶责任单位13个、帮扶责任人11人。
(简阳市直机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