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位于雅砻江上游的石渠县长须干玛乡远山白雪皑皑,草地复绿,牛羊成群,一幢幢易地搬迁安置房坐落在青山绿水间,构成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美画卷。
石渠县长须干玛乡,甘孜州雅砻江上游四县交界地区24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长须干玛乡要在今年6月30日以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乡党委、政府将100余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的致贫信息、帮扶单位和责任人、帮扶措施以展板的形式进行公示,吹响了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集结号。
易地搬迁 搬出幸福好滋味
在距乡政府不到5公里的牛皮加工厂,上千个制作完成的牛皮口袋和装茶叶的竹篮堆放在车间里。恩多村村民地泽和三名村民正在熟练地加工皮口袋。
“我们一对皮口袋卖1300元,一个装茶叶的竹篮卖300元。”地泽说,皮口袋可以用来装青稞,不会受潮,家里有多少皮口袋象征着牧民的富有程度。这段时间是虫草季节,牧民都上山挖虫草去了,牛皮加工厂就剩他和几名工人,他们都是订单生产,临近的德格县所巴乡、打滚乡、青海省的红柯乡、本县的瓦须乡、温波镇、长须贡玛乡的群众都会前来订购,生意红火,收入大幅增加。
地泽家里有8口人,因为他精通牛皮口袋制作工艺,带了几名徒弟,自从牛皮加工厂建成后,他就在这里从事牛皮口袋加工,仅此一项,他每年收入就有7万多元。家人挖虫草、人参果、药材等,一年的收入有9万多元,加上政策性收入,年人均收入超过了2万元。
2018年,县上对全乡135户缺乏生存条件的贫困户实施易地搬迁,按照人均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和统规统建的方式,采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修建了易地搬迁安置房,政府每平方补贴1500元,异地安置户不用掏一分钱就可以住进保暖防震的安置房。
石渠县聚焦砻江上游四乡一镇97户407人脱贫目标,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充分发挥全域旅游、现代特色农牧业的牵引作用,坚持农牧结合、种养结合、农旅牧旅结合,成片成带推进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扶贫,用好县级电商服务中心,用好“四川扶贫”公益性集体商标标识和“圣洁甘孜”区域品牌,大力开展消费扶贫行动,主动做好产销对接,有效破解贫困群众农产品“运输难”“销售难”等问题;加强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确保每个村都有创业致富带头人;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措施,切实解决好稳定增收、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问题,确保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
决战决胜 打赢脱贫收官战
五月初,石渠县进入一年一度的虫草采挖季。正在深圳某制鞋公司上班的长须干玛乡地香四村向生甲请假回到家乡挖虫草。
“我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适应了深圳的生活,那里工作条件好,吃住都很开心。而且每个月还有3000多元的工资。”向生甲高兴地对第一书记昂翁仁青说,多亏牧民夜校教会了他说汉语,到了深圳后,和别人交流得心应手。
向生甲离异后,曾经一度沮丧。得知县乡利用广东深圳进行劳务输出后,他跃跃欲试。经过培训后,他和同乡的牧民一道南下深圳,成为一名工人。该制鞋公司得知石渠县虫草是牧民重要收入来源,特意给他们放了“虫草假”。“我顺利实现就业后,一年的纯收入就有4万多元,多存钱,争取再成一个新家。”向生甲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石渠县聚焦雅砻江上游温波镇、瓦须乡、长须干玛乡、长须贡玛乡、长沙干玛乡五个乡镇贫困村实际情况,开发公益性岗位150个,其他343名贫困劳动力在村合作社及建筑工地等实现灵活就业。去年8月,成功举办了首届就业扶贫现场招聘会,劳务派遣涉及广东深圳3人、安徽芜湖11人、辽宁大连13人;先期成都西藏饭店成功招聘5人,康定岷山太阳部落大酒店、石渠天天物业公司、洛须生态园区等多家州县企业成功招聘共计54人。组织210人参加缝纫、种植养殖技能培训,为贫困群众就业打下基础。
2019年,石渠县投资500万元在5个深度贫困乡镇建设5个集体牧场,已带动贫困户110户,每户增收可达300元以上。集体牧场建成后,可年新增出栏量牦牛、藏系绵羊1500头,新增产值85万元,实现纯收入33万元。
(甘孜州直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