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绵阳市安州区第一家“爱心扶贫超市”在秀水镇顺利开业,成为近日安州人民朋友圈头条新闻。
店里一张张白色的“爱心扶贫卡”格外引人注目,这家“爱心扶贫超市”是经政府认证的专售安州区秀水镇特色扶贫农产品的店铺,店中货柜上整齐摆满了各种特色农产品,青松村的土鸡蛋、包装好的跑山鸡、新榨的菜籽油等农副产品琳琅满目,农产品旁边还放置了专业机构的检验报告,而放有这种小卡片的正是秀水镇建档立卡贫困户所售卖的农副产品。与其他超市不同的是,这家超市销售的农产品全部出自秀水镇农户和贫困户,所销售的产品全是农户、贫困户自种自养。“绿色无污染,全程可追溯”是该店的主打特色,“凝聚爱心、扶贫扶志”的消费理念也得到了进店选购消费者们的广泛认可。
秀水镇是安州区典型的农业人口大镇,全镇共有省级贫困村6个,占了安州区贫困村的四分之一,贫困人口众多,脱贫攻坚形式严峻,如何更好的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增收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贫困群众生产的绿色健康农副产品“售卖难”问题一直是困扰秀水镇脱贫发展的一大难题,优质的特色农产品难以逾越自然、交通、市场等屏障,贫困群众对产品销售策划、包装、推介、营销技巧知之甚少,好产品难以走出贫困村、卖不上好价钱,“绿水青山”没能变成“金山银山”。
在脱贫攻坚实践中,省级贫困村秀水镇青松村的帮扶单位绵阳市直机关工委、绵阳市扶贫开发局、安州区人社局在帮扶过程中,敏锐发现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主要矛盾。针对这一主要矛盾,与秀水镇党委政府共同研究会商,探索实施了以购助扶活动,后来逐渐发展为“扶贫赶集日”活动,并探索形成“扶贫赶集日”“一二三四”工作法,在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方面成效显著,得以在全区、全市全面推广。
然而近期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秀水镇贫困群众生产的特色农产品滞销成了必须解决的难题。看着精心喂养的跑山鸡和产下的一篮篮土鸡蛋等农副产品没有销路,种养殖贫困农户可是愁坏了。为将贫困群众农副产品销售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降到最低,进一步带动贫困群众致富增收和壮大集体经济,青松村帮扶单位市直机关工委、市扶贫开发局、区人社局和秀水镇党委政府多次研究会商,结合精准脱贫工作推进实际,提出了进一步拓展“扶贫赶集日”举办形式,创办爱心扶贫超市实体门店的想法,即将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贫困户生产的特色农产品集中收购进超市,再通过超市渠道将其直接提供给消费者购买,让绿色健康的“土货”变成市场畅销的“俏货”,进一步推动群众脱贫致富增收,打造贫困群众致富增收新模式。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仅靠帮扶单位采购消化群众生产的农产品只是一时之计,以市场倒逼“扶贫赶集日”适应经济发展,创办爱心扶贫超市实体门店市场化运作,直接对接贫困农户和消费者,畅通供销渠道,以销售特色农产品的优秀品质赢得市场认可,创建带动贫困群众致富增收的可持续模式,走市场化道路助力产业脱贫才是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增收的应有之义。
爱心扶贫超市采用“线上+线下”营运模式,由秀水镇各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收集贫困户生产、采摘的应季农副产品,集中运送到扶贫超市,供客户现场选购。线上可通过电话、微信、远程视频等方式下单,并提供活禽宰杀、送货上门等服务,在带动贫困群众增收的同时有效方便市场消费者。
爱心扶贫超市“政府搭台、爱心唱戏、社会参与、群众受益”的模式变被动给予为各取所需,让贫困群众生产的绿色健康农副产品通过此种形式并广泛销售给消费者,得到市场的认可,贫困群众通过诚实劳动获取社会帮扶,带动致富增收,“让购买者有回报,让受助者有尊严”,有效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绵阳市安州区直机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