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省直动态>文章页

党建引领聚民心 实干担当促振兴
——省国动办助力峨边彝族自治县红旗镇四坪村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纪实

https://www.scjgdj.gov.cn/  (2025-02-28 14:34:26)    

初春的四坪村,青山叠翠,溪水潺潺。村口的文化广场上,几位老人围坐闲谈,孩子们追逐嬉笑;山坡上的田地里,村民正忙着给生姜基地翻土;村道旁,工人们正为新建的农产品分拣车间安装设备……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图景跃然眼前。谁能想到,四年前这里还是省级重点帮扶的“空心村”?变化的背后,是省国动办以“党建引领、产业筑基、文化铸魂”的精准帮扶路径,探索出乡村振兴的实践样本。

党建引领,从“单兵作战”到“握指成拳”

“以前村里开党员会,喇叭喊三遍都凑不齐人。”村支书坦言四坪村曾因党组织涣散、群众信任度低,发展长期停滞。省国动办定点帮扶后,抓住党建“牛鼻子”,实施党组成员联系党支部、机关党员联系村党小组、业务骨干联系村民代表,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省国动办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带领村“两委”深入剖析村党员队伍现状和村庄发展问题,创建实施“一引二推三新”党建工作法,坚持走好固本强基、先锋引领、融合发展的“三步棋”。省国动办党建指导组4次赴四坪村开展调查研究,指导村“两委”班子建设,开设“田间党课”,组织村干部,组织村民代表赴基层治理典型案例乡村、民族团结成功实践乡村考察学习。

产业筑基,从“输血帮扶”到“造血振兴”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本。省国动办打出“组合拳”:

基础设施先行:投入300万元修建人防疏散基地,平时作为党群服务中心、农产品展示中心、研学基地+电商直播平台和村民文化休闲广场使用;

特色产业突破:整合土地80余亩,试种生姜、水稻,打造“智能水肥灌溉一体化”生姜种植基地,开发“四坪臻姜”地理标志品牌,带动村民务工700余人次,支付村民务工报酬20余万元。

多元业态培育:举办“油菜花文化旅游节”,协调峨边县受邀参加2024四川品牌发展大会,邀请中国农网、四川发布、新浪网、抖音直播平台等宣传推广四坪村“三贡”土特产IP。

2024年村集体收入突破36.6万元,较帮扶前增长1倍;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村民人均年收入从1.02万元增至1.65万元。

文化铸魂,从“留住乡愁”到“创造幸福”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在省国动办推动下,四坪村建立起“三堂四会”治理体系:道德讲堂传家风、技能课堂授本领、村民会堂议大事;红白理事会破陋习、环境评议会促整治、乡贤参事会谋发展、文化联谊会育新风。

通过建立“乡村振兴积分超市”,村民参与环境整治、志愿服务可兑换生活用品;开展“五星示范户”评选奖励活动,激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热情;开展“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实践和走访慰问活动10余次,向村民发放慰问物资11万余元;开展助学公益活动,协调国企、民企和公益组织向学校捐赠校服、书包、爱心清洁包等价值30余万元,引入实施2024年度“茅台王子˙明亮少年”项目(资金75万元):为2所学校操场铺设悬浮地板、组建学校合唱团并安排四川音乐学院教师线上线下指导、捐助事实孤儿和贫困生等;实施“亮化”工程,协调社会力量捐赠安装新型太阳能路灯60盏;开设“新农人学堂”,培养出1名电商主播、5名技术能手;推行“阳光村务”,重大事项全部表决。这些创新实践,让乡村治理既有温度又有力度。

机制创新,从“点上突破”到“面上开花”

四坪村的蜕变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省国动办“135”长效帮扶模式:坚持党建引领1个核心,建立产业联营、人才联育、文化联创3项机制,实施组织强基、产业倍增、人才回归、文化复兴、生态提升5大工程,得到了很好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省国动办党建引领“秘钥”解锁乡村振兴“密码”,必将使四坪村广袤土地上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省国动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