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平昌县响滩镇东岳村村委会前的花台试验田里,一簇簇棕黄色的羊肚菌破土展伞,散发出沁人菌香。这片曾作为绿植观赏的贫瘠土壤,经驻村工作队科技改良后,不仅成功实现羊肚菌人工种植零的突破,更成为全村特色产业发展的“探路石”,为后续特色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谁能想到村委会门口的花台土里能长羊肚菌?”东岳村党支部副书记徐思勇至今记得,去年驻村工作队提出在此试种羊肚菌时遭遇的质疑,这片花台土壤长期板结硬化,谁也想不到如今能够长出喜人的羊肚菌。
自2024年7月四川省农科院植保所派第一书记杨阳,驻村队员章振羽、陈诚驻东岳村以来,驻村工作队发现当地传统作物收益微薄,经多方调研,利用掌握的发展羊肚菌产业的专业知识,制定东岳村羊肚菌产业发展计划。一方面基于试验地的背景条件,改良土壤养分、酸碱度和微生态环境,达到适宜的羊肚菌生长条件。并以花台试验田为纽带,推动大田试验基地的建设,实现羊肚菌特色产业的辐射发展。以花台田作为实训基地,田间羊肚菌大棚为产业发展样板,能够助推农户更好地掌握羊肚菌生产技术,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
“在调研过程中常听村民提到以前东岳村盛产野生羊肚菌,加上陈诚博士之前有从事过羊肚菌生产的经验,因此经驻村工作队商议在东岳村发展羊肚菌”。驻村第一书记杨阳介绍道,我们不仅要在大田发展羊肚菌,还要在最差条件下研究羊肚菌的发展前景,因此如今我们能看到花台土中一朵朵鲜菌破土而出,也能看到羊肚菌大棚中羊肚菌的丰收。东岳村党支部书记唐兵说道,“以前村民对传统农业外的特色产业多持有怀疑的态度,如今看到羊肚菌生产的丰收,都有了跃跃欲试的想法,当然,我们还需要总结各方面的生产经验,拓宽销售渠道,降低生产风险”。
从村委会花台上一方试验田的破土出菇,到特色产业星火燎原,东岳村的这场“泥土革命”生动诠释了科技兴农的实践逻辑。随着更多改良后的土地加入“菌菇版图”,这个曾经的传统农业村,正沿着特色产业之路奔向乡村振兴的春天。
(省农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