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省直动态>文章页

西华师大驻村工作队“取经”记

https://www.scjgdj.gov.cn/  (2024-09-20 09:23:50)    

9月13日至14日,西华师范大学驻阆中市田公社区乡村振兴工作队、神隍垭村驻村工作队,从四川南充出发,开启一场特别的“串门取经行”。他们前往成都市蒲江县铁牛村、眉山市丹棱县青云村,看丰收、看产业,思量着如何将经验办法带回自家村庄谋发展。

来到成都市蒲江县西来镇铁牛村,一片丰收的景象。“你们看,那片绿意盎然的果园,就是咱们铁牛村的‘金疙瘩’!” 刚踏入铁牛村,铁牛村党委书记徐帮淼热情介绍起来,“这里,可是我们践行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三牛’精神的生动实践场。”

站在村头的观景台上,望着那1.2万余亩连片的柑橘、猕猴桃和鱼塘,神隍垭村的驻村第一书记卢永林和身旁田公社区副主任牛兴俊感慨:“牛主任,你说咱们要是也能有这样的产业规模,村民们的日子得多红火啊!”

“你们是怎样提质量树品牌,多方拓展市场的呀?”“你们的产值如何走出上扬的增长曲线?我们那里也有李子园等果园产业,也想借鉴学习。”

行走在果园里,田公社区驻村工作队、神隍垭村驻村工作队,和两村的两委干部及致富带头人等核心力量,边走边看边问。还不停讨论如何将铁牛村的成功经验带回去,让地里的好果子变成兜里更多的“红票子”。

告别铁牛村,“串门取经”的队伍驱车前往眉山市丹棱县青云村。这里海拔在600至900米,高山脆红李,远近闻名。

“我们的李子,果形佳、口感好、价格优,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金果果。”青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余美艳向大家介绍,青云村是丹棱县聚力打造李子产业“新名片”的一个缩影。该村李子种植面积有2200余亩,通过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的模式,让脆红李产业走上规模化、品牌化道路。“去年,光这一项就为我们村带来了2000多万的收入。”

听到这个数字,阆中市田公社区驻村工作队队长莫征宇激动起来。“我们田公特色产业也是李子,目前规模1500余亩,今年挂果10万余株。但产值还有待提升。余书记,你们的单价如何?产值怎样溢价的呀?”

了解到在青云村在营销创收方面,对标高、中、低端市场,开展分品级、分品种、分规格营销,建立“就地卖+平台卖+加工卖+出口卖”多维销售机制。莫征宇和卢永林拉着两个村的两委干部和种植大户,分析起来。

大家纷纷表示, “回去我们就总结这次‘串门子’取得的宝贵经验,结合各自村庄特点,从品牌化、规模化,做特色、做营销等多维度分析,探索更多适合我们的增收致富路径。”

(西华师范大学乡村振兴定点帮扶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