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卫生健康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战略部署,按照省直机关工委关于定点扶贫工作安排,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倾情倾心抓好定点扶贫工作落实,取得了显著成效。省卫生健康委统筹直属机关和全省42家医疗卫生单位共帮扶63个县、101个贫困村,截止2019年底,所帮扶的99个村已经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党政重视,加强统筹领导
省卫生健康委党组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认真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多次组织召开协调会、推进会,统筹各帮扶单位和贫困县加强协商配合,确保各项工作措施具体、实在、管用。省直卫生健康系统各帮扶单位党组织高度重视定点扶贫工作,累计召开班子会议研究定点扶贫工作773次,召开专题研究会议885次,研究制定出台的相关文件、资料800余份,通过科学分析任务形势,有效统筹力量资源,严格职责和责任分工,保证了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各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坚持亲自部署、亲自推动,868人次深入一线调研指导,其他厅级领导干部128人次、处级领导干部1081人次到县到村推动定点帮扶工作落地落实。通过不断的努力实践,形成了省卫生健康委牵头抓总,各单位党组织具体负责,广大驻村干部主抓落实的工作推动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衔接,有效推进。
二、措施精准,注重因地制宜
定点扶贫,贵在精准。省直卫生健康系统各单位坚持以驻村帮扶为主要抓手,采取单位党支部结对帮扶贫困村、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的方式,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稳步推动贫困户、贫困村脱贫奔康。共派出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147人,帮扶101个贫困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充分挖掘民族地区、高原地区、偏远乡村的特色优势,积极发展旅游业、手工业、种养殖业等经济产业,采取建立乡村经济合作社、建设联户牧场等方式,扩大产业规模,提升品牌影响力,特别是推出的绿色生态农牧产品、“彝绣”手工制品等深受广大群众欢迎。针对贫困地区教育、医疗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先后新建和改造村卫生室28个、幼儿园7个,捐赠图书2.6万余册、资助贫困学生1700余人,开展禁毒防艾宣传教育268场,有效改善了贫困地区的教育和医疗状况。
三、投入巨大,帮扶成效明显
省卫生健康系统坚持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的帮扶原则,各单位力所能及地拿出真金白银倾情帮扶贫困村脱贫致富。2014年以来,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和直接捐赠物资价值共4亿余元,帮助贫困村发展种养殖业项目120余个、旅游业项目60余个,有力促进了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夯实了脱贫致富的经济基础。为支持贫困村、贫困户产业稳步发展,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各帮扶单位累计开展消费扶贫近240次,消费金额2000余万元,有力巩固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础。省直卫生健康系统在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累计修建各类道路160余公里、安全饮水项目41个,修建和改造贫困户住房1500余户,建设和改造文化室、民俗文体广场41个、路灯863盏、污水处理站31个,捐赠电视、电脑400余台,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贫困村老、破、旧的问题明显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四、发挥优势,抓实健康扶贫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省直卫生健康系统始终把保障贫困群众身体健康作为重要扶贫任务,持之以恒抓紧抓实健康扶贫。按照县有人民医院、乡镇有卫生院、村有卫生室的标准建好建全各级医疗机构,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要求,为每个村培养配备合格的乡村医生,并定期开展上门服务活动。各帮扶单位聚焦贫困群众身体健康,坚持亲力亲为,累计赴贫困地区开展体检、义诊、健康宣传等各类活动1350余次,有效改善了贫困群众健康状况。省直卫生健康系统坚持标本兼治,着眼长远,着力提升贫困地区医疗服务水平。先后资助医疗器械设备1540余台,捐赠药品价值近500万元,选派“对口支援”医卫人员864名,短期支援的医卫人员2886名,组织帮扶地医卫人员学习交流10万余人次,通过建设医联体和开通远程医疗服务进行常态化指导帮带。通过不断努力,有力增强了贫困县医疗能力,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
五、着眼长远,巩固致富渠道
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为改变贫困群众陈旧、落后的观念和习惯,省直卫生健康系统各单位组织开展农牧民夜校4036场,积极宣传党的大政方针和惠民利民政策,组织农业技术、健康知识、信息网络等多方面知识学习,教育村民养成好习惯、过上好日子,累计受益13余万人。为增强村民自力更生能力,先后组织专业技能培训1738期,受益3.6万余人,帮助就业3428人,为贫困群众致富奔康提供了有力帮助。坚持帮钱帮物不如帮建一个好支部,各单位始终把建好建强村支部作为驻村帮扶的重点,先后选派党建指导组422次,蹲点帮带891天;组织村组干部学习131期,受益1404人;培养发展中共党员414名,培养后备干部和致富带头人481名,努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致富先锋,为贫困村从脱贫攻坚全面迈入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省卫生健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