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省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党组成员、参事室副主任王顺洋、省政府参事刘建军和省农科院有关农技专家、省灾后重建基金会及机关有关同志一行,专门赴沐川县底堡乡卫国村开展捐赠资金和送农技下乡活动,助力卫国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逐步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
微风卷着细雨,空气清新湿润。去往卫国村的路上,王顺洋一行现场查看了即将改建的桥和路,他对随行的县、乡、村干部们说:“改建车行桥后,山上10多户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将根本改善,山上的竹材、农产品等就能方便运出来了。一定要把桥设计好、建设好,让这座桥成为名副其实的‘产业桥’、致富桥。”
座谈会上,卫国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周礼汇报了卫国村2019年脱贫攻坚工作情况、资金捐助和使用情况、2020年上半年全村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及下步工作打算,王顺洋代表室馆和省灾后重建基金会工作人员共同向卫国村捐赠现金8万元。听取汇报后,王顺洋结合实际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进一步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决战决胜全面小康的重要论述,始终保持良好精神状态,鼓足干劲不松懈。二是严格按照中央、省、市、县的相关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扎实做好对脱贫攻坚工作成果的再检视、再巩固,动态补足短板、堵塞漏洞,确保经得起即将到来的脱贫攻坚全普查。三是用好帮扶基金,建设好“产业桥”项目。捐赠资金应优先用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困难群众,优先用于大资金覆盖不了的部位和环节。四是认真思考和谋划乡村可持续发展和长期迎战相对贫困工作。脱贫的关键还在于培育壮大特色产业。
座谈会后,省政府参事、省农科院原副院长刘建军带领两位专家为乡农技员和卫国村村民上了一堂扎实的农技辅导课。“要选择坐北朝南、光线条件好的地方种植果树,更要选择适合本地多雨多雾气候条件花期的品种。”省农科院果树种植专家邓家林深入浅出地从理论上、理念上、技术上为大家答疑解惑,对如何选择适合的果树进行种植,特别是对当地种植已小有规模的李子、桃子、猕猴桃的种植技术、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讲解。省农科院茶叶种植专家唐晓波在了解到卫国村茶叶种植分布情况后,从茶叶基本种植知识和全省茶叶种植现状、品牌建设讲起,结合沐川当地气候、地质条件,介绍了适合沐川多雨多雾气候和粗放式管理的种植品种,并通过语言幽默的课堂问答,使村民们进一步熟练把握了种植的关键技术环节和管理方法。刘建军参事最后表示,在今后的生产过程中,如果有疑问或者有需要的地方,专家们将随时尽最大努力满足村民们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需求,争取把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送到贫困户身边,增加贫困户“造血”功能,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切实提高经济收入,为脱贫、为乡村振兴贡献出一份自己应有的力量。
王顺洋一行还赴底堡乡茶山、神农茶场调研了茶产业发展情况,并向卫国村移交了由机关工作人员捐赠的衣物,传递了大家心系困难群众的暖暖关爱。
沐川期间,沐川县委副书记赵星,常务副县长陈德全,副县长杨磊、王渊向王顺洋一行简要介绍了沐川县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室馆办公室、参事处、文史处及省灾后重建基金会相关同志一道参加活动。
(省政府参事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