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康市大藏乡青坪村村民康清华这阵子的生活可称得上是跌宕起伏,女儿女婿和小孙子因为与全市唯一确诊病例同一班车而在马尔康市医院接受14天的医学隔离,自己和妻子作为密切接触人员也在家隔离,多亏了乡政府“4+1”联系机制,才保证了他家疫情防预期的正常生产生活。
不久,好消息传来,康清华被包村工作组批准承包村集体经济大部分的土豆种植,想到国家政策带来的收入增加和疫情防控中无微不至的关心,村民康清华对表达了衷心的感激。
大藏乡是嘉绒藏族农牧民群众聚集地之一,也是马尔康市最后一批脱贫退出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严峻考验,如何克服疫情影响,凝心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大藏乡党委政府坚持疫情防控和稳产保供两手抓,除了紧抓春耕春播,还积极想办法、找路子,支持农特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复工复产,确保脱贫攻坚工作不倒退、不反弹、不回潮。
受疫情影响,部分贫困户有外出务工意愿、就业服务和产业发展需求,包村工作组每周进行统计后由乡党委政府统一安排车辆,为村民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在微信群进行宣传,分批次分时段召开小型户主会,明确今年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及产业发展任务目标,青坪村支部书记王青彭初说:“虽然累一点,但是一定要保证村民安全!”
“将服务做得更细一点,再细一点”。大藏乡党委政府明确了各村网格员职能职责,建立健全网格化责任体系,不定期从线上线下了解村民生活困难及需求并予以解决。开展“一站式服务”助力外出务工,确保外出务工人员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乡党委政府还充分发动驻村工作队、包村工作组力量,对贫困户及疫情造成收入急剧减少的临界户进行排查,青坪村第一书记廖跃芳在对全村群众近期收入、支出及其他民生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后,形成了问题反馈清单,号召驻村工作队队员一同行动,为群众想办法,找出路,争取政策支持。
西南交通大学援藏干部魏振兴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和自身资源,紧密围绕市场需求、资源禀赋和群众意愿,积极探索嘉绒藏区三农问题新路子,大力发展低温食用菌种植、反季节蔬菜两大特色主导产业,建成的温室大棚已着手种植羊肚菌,预计为打扒村增收10万余元。
通过各种努力,大藏乡无输入性、交叉感染疫情发生,无因疫情造成极度贫困情况发生,为全乡守住了一片净土,保证了群众生活生产。
(西南交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