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统战工作>文章页

绵阳市游仙区“两手抓”持续深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

https://www.scjgdj.gov.cn/  (2024-05-08 16:55:00)    

近年来,绵阳市游仙区以实践创新基地建设和联谊组织建设为抓手,不断深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新英汇·创新工场”获评全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全省新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培训班现场教学点位,区新联会获评全省优秀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组织。新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做法被编入《四川省基层统战工作案例研究报告》。

整合资源,汇聚力量,平台建设有成效

一是整合资源让基地“实起来”。依托嘉泰工业园区,打造“新英汇·创新工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践创新基地,设置办公、会务、工程试验、项目发布、人才俱乐部、成果展示6个功能区域,将军民融合大联盟156个成员单位、科技型企业联合会79个成员单位、300余名新阶层人士等优势资源聚集起来,形成思想引领、联谊交友、政策咨询、建言资政等功能为一体的开放式沟通服务阵地。

二是完善体系让基地“转起来”。整合部门和社会力量,进一步完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组织架构。建立“1(统战部分管副部长)+1(会长)+6(新联会下设学习教育、建言献策、社会服务、联络宣传、信息服务、会员维权服务6个专委会)+N(N个分会或自组织)”运行体系,先后培育孵化“游仙区乡村振兴促进会”“忠兴镇土地托管联盟”等13个“自组织”,延伸覆盖各行业领域。

三是发挥作用让基地“活起来”。建立“党建教育+统战理论学习”的教育培训机制,开展“绵州君名荟·筑梦新征程”主题教育等活动60余场次。持续开展“亲清会客”活动,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定期轮流接待新阶层人士,为23家企业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用工引才等问题170件。在基地内常态化开展项目推介、产业孵化等活动,服务于高端装备、自动化技术开发、人工智能等多个高技术应用领域。

多措并举,健全机制,组织建设有成效

一是构建“多元化”保障机制。围绕让联谊组织“实”起来,在12个镇(街道)实现统战工作与党建群团工作在工作力量、平台载体、工作机制等方面的融合,建立新阶层人士发起并主理的“小微联谊自组织”7个。制定《游仙区新联会工作经费的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建成由214名人员组成的新阶层人才库。多方位为新联会联谊组织“自转”提供组织、资金、人才保障。

二是健全“实效化”培养机制。围绕让联谊队伍“亮”起来,将新阶层人士纳入区委党校、行政学校(社会主义学校)和统战系统培训计划,建立《新联会专项活动轮值负责制》,先后组织120余人次参加培训学习,部分代表赴北京、香港、西安等地考察学习。推动成立粤港澳、京津冀、成渝西“在外人士联络站”,为新阶层人士提供自主式、菜单式、移动式教育培训。

三是创新“常态化”协商机制。围绕让联谊代表“动”起来,利用12个“基层协商议事室”、8个“政协委员之家”,建立新阶层人士直接服务基层发展对策智库平台,创建“仙鹤夜话”“山湾心语”“富乐议家社”等智库品牌,吸纳新阶层人士参与小微协商活动190余人次,撰写提案195件,提出意见建议72条,65件提案被评为优秀。

立足特色,助力发展,作用发挥有成效

一是助力企业发展。充分发挥新联会会员法律和技术方面的专长,联合司法、科技、人社等部门建立“同心律师服务团”“科技专家库”等服务专班,建立“一企业一部门一联络员”对接机制。梳理创业就职、经济合同纠纷、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等高频需求清单,提供协调融资、法律援助等“一类一策”服务22场次。为企业提供技术诊断、咨询30余次。扶持新阶层人士开展投资建厂、申报科技奖项等30余人次。

二是助力公益事业。成立“新英汇”慈善基金,组织新阶层人士参与公益慈善服务40次,惠及110人。组织会员企业捐资建立日间照料中心、儿童之家、阅读室、初心影院、爱心超市、产业发展研讨室、乡贤室、议事堂、共享洗衣房等,为35名困难独居老人每月送4次免费爱心午餐。

三是助力乡村振兴。收集村(社区)居民关于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物业管理等方面意见建议15件,并通过“民事民议、专业指导、部门联动”及时解决,群众满意率达100%。动员律师会员开展法律宣讲10场次,指导172个村社协商制定村规民约和细则,有效提升自治能力。发展33名会员成为乡村振兴“领头羊”,全过程跟踪服务。组织新阶层人士带领群众种植中药材,免费提供价值8万余元的丹参种苗,解决就业200余人,年增收100余万元。

(绵阳市游仙区委统战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