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乡,去年都领到过哪些种子,现在长势如何?”近日,广安市广安区纪委监委驻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实地查看翻耕整田、农资储备等情况,了解群众所需所求。
“同志,我领过油菜、小麦那些种子,你看这块田的油菜,长得好着呢……”面对前来走访的干部,正在地里干活的村民们笑着说道。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此前,广安市广安区纪委监委通过乡村振兴大数据监测中心对同类农用物资采购信息进行比对,发现同类型项目投标单位、中标单位、委托代理人连续中标高达10余次。循线深挖,广安市广安区农业技术推广站原站长刘吉堂系列腐败案件浮出水面。最终,刘吉堂被开除党籍和公职,其涉嫌犯罪问题移送检察机关依法处理。
针对案件暴露出的农资领域采购“暗箱操作”、监管制度缺位等行业性问题,广安市广安区纪委监委以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抓手,“小切口”选取农资领域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组建专项整治工作专班,深入乡镇(街道)、村(社区)开展明察暗访,紧盯农资采购、发放、销售等关键环节,采取拉网式清查、下沉式督查、联动式排查等方式,对2019年以来141个农资采购项目进行“大起底”,发现存在肥料储存不当、送货不及时、管护不到位等问题59个。
办案是最有力的监督。在严肃查办刘吉堂腐败案件的基础上,深挖细查农资领域失职失责、套取资金、利益输送等突出问题,立案查处16件,党纪政务处分12人,留置6人。
“要严格遵守廉洁从业的各项要求,确保供应的农用物资质量优、服务好……”近日,在广安市广安区农业农村局的会议室里,一场针对中标方进行的廉洁提醒谈话会正在进行。
据了解,像这样在签订合同前双方“面对面”谈话已开展21次。广安市广安区纪委监委深挖问题根源,找准问题症结,全力推动区农业系统以案促改,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围绕公职人员参与农资经营行为、套取资金等整治重点,全面查找廉政风险点。截至目前,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近10次,讲授党纪专题党课4次。
治“病灶”更要治“病根”。广安市广安区农业农村局坚持“查改治”一体推进,针对农资领域采购和发放过程中的风险点,探索研发“乡村振兴大数据监督平台”,建立健全《政府采购类农用物资发放制度》《政府采购类农用物资监督制度》等相关规则,采取“线上+线下”“制管+智管”模式,强化农资采购项目全过程监管,坚决防止破坏营商环境、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整治以来,全覆盖检查农资经营网点310个,责令整改种子经营不按规定备案、农药进销存档案要素不全等不规范农资经营行为25起,全区种子、肥料、农药等农资项目采购价格同比下降30%。
广安市广安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粮食安全等重点工作,深化运用“纪巡审+行业部门”的“3+N”协作机制,以有力监督护航全区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切实筑牢“天府粮仓”安全根基。
(广安市委市直机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