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党建快讯>文章页

攀枝花召开市级领导干部和县级主要负责同志读书班
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扩大)会议

https://www.scjgdj.gov.cn/  (2021-04-19 10:17:25)    

4月16日至17日,市级领导干部和县级主要负责同志读书班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扩大)会议在会展中心举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和中央研讨班、省委读书班精神,以及党史学习教育省级领导班子中心组学习暨省级领导干部专题读书班精神,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研讨交流我市“十四五”高质量发展重大问题。市委书记张正红在开班式上作主题报告,在读书班上作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主持结业式并作结业讲话。他强调,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深化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理解把握,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统一思想认识,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战略定力,发扬善于创新、勇攀高峰、自力更生精神,加快构建“三个圈层”,解决好八方面问题,重构发展空间,奋力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在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中更好发挥支点的作用,为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攀枝花力量。

张正红在主题报告中首先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领学。他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作出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发展全局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问题,为解决“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引。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把全面学习贯彻“三个新”作为政治任务和根本指引,进一步深化对“三个新”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的理解把握,持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心怀“国之大者”、放眼“两个大局”、肩负“复兴大任”,坚定不移推动“三个新”在攀枝花落地落实。

张正红深入剖析了“三个新”背景下攀枝花面临的形势和机遇。他指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是推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主线,是我们谋划和推动当前工作的根本指引。省委书记彭清华在省级领导干部和市厅级主要负责同志读书班开班式上围绕“八个更加注重”提出了一系列前瞻性、全局性、针对性的战略举措,擘画了新发展阶段持续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的总蓝图,为我们提供了有力指导、注入了强劲动力。我们要对照“三个新”和“八个更加注重”深化市情认识,深入研究把握攀枝花高质量发展中的若干问题。 张正红在报告中提出了八个方面的问题,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思考、一起求解。

一是关于城市总体发展定位和目标问题。张正红指出,从省委对攀枝花的发展定位和攀枝花未来发展的机遇来看,我们首先要抓住新型城镇化机遇,加快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提出这一城市发展定位和目标,主要基于落实省委“一干多支”战略和对攀枝花发展“3+2”定位要求,以及攀枝花在川滇结合部占据区位优势两方面的考虑。建设川西南滇西北区域中心城市是最主要、最顶层的目标,建设攀西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四川南向开放门户,是服务于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产业支撑和交通、物流、开放支撑。

二是关于区域中心城市的经济地理空间及内部结构布局问题。张正红指出,建设川西南滇西北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要着力构建“三个圈层”,重新构架攀枝花加快发展的经济地理空间,努力整合区域人口和资源力量,做大经济总量,扩大人口规模,提升发展能级,更好地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内圈”即攀枝花市域,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基本盘”。“中圈”即川西南滇西北毗邻5市(州)区域,是我们的人口来源地、原材料供应地和市场空间,也是“三个圈层”的“重头戏”和“大舞台”。“外圈”即通过对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滇中、黔中城市群,进而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是攀枝花发展的“蓝海空间”,关乎未来攀枝花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地位。要优化城市结构,做强“内圈”。着力优化城市结构,推动形成“一城一市一区”的城市发展格局,实现空间结构与城市规模、产业发展、生态容量相适应,促进全市经济强起来、群众富起来、人气旺起来、城乡美起来。要加强区域协同,深耕“中圈”。积极面向川西南滇西北5市(州)特别是相邻县(市),加快打通连接彼此的快速通道,促进区域政策协同、要素协同和产业协同;优化升级区域产业链供应链,引导周边要素高效流动和有效聚集;加强区域教育、医疗等高地建设,完善城市功能要素,提升城市建设、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我市产业支撑力、城市承载力、发展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要促进全域开放,融入“外圈”。积极融入“双循环”,全力推动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大力承接国内先进地区的产业转移,积极融入并全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主动对接滇中、黔中城市群发展战略,深入对接融入成渝自贸区、云南自贸区,加快建设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跨境贸易平台。

三是关于城市人口如何聚集的问题。张正红指出,要把人口集聚工作贯穿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出台科学精准的引人聚人政策措施,千方百计把全市人口规模做大,力争2025年主城区人口达到100万、全市总人口达到150万。要强化人口吸纳和综合服务功能,推动户籍、常住、流动人口增长。

四是关于城市产业提档升级扩容的问题。张正红指出,要围绕做大做强钢铁钒钛、大力发展新材料新产业,推动工业提档升级。要以康养文旅产业为抓手,推动服务业提档升级。要面向未来培育增量产业,特别要积极引进新业态,培育新消费体验场景,做大服务业增量,吸引更多年轻人来攀就业生活,增强城市发展新动能。

五是关于城市品质提升问题。张正红指出,要完善交通路网,加快改变对外交通状况,大力开展“微手术”,形成便捷高效的交通“微循环”。要提升发展空间和生态品质,实现增空间、优生态、强服务、留文化。要强化城市集聚辐射功能,建立联结区域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打造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中心、改革中心、质量中心,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大力改善消费环境。要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做到在管理上更科学、在制度上更精细、在手段上更智能、在共治上更积极。

六是关于如何抓“三农”促乡村振兴的问题。张正红指出,要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持走农业品牌化道路,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物流业,着力打造区域现代农业品牌和农产品深加工中心、生产物流中心,即“一品牌两中心”。要提升乡村规划水平,引导农户适度规模集中居住,构建相关体制机制和治理体系,打造一批特色乡村,全面提升农村公共服务现代化水平,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七是关于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塑造问题。张正红指出,要注重城市文化保护弘扬,抓好三线建设遗迹遗址保护和开发运用,讲好攀枝花三线历史和英雄故事,加强三线建设博物馆及各分馆的运营管理,建好三线文化广场、三线建设干部学院等,建设一批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地标和文化景观,办好品牌文化活动,推出一批名人纪念地、教育基地和学术著作、文创产品。要加强城市精神塑造,与时俱进培育新时代的攀枝花城市文化和精神,引导全市干部群众以全新的视野、积极的态度、良好的作风、务实的行动,投身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火热实践。

八是关于营建区域中心城市的理念和方法问题。张正红指出,城市规划要科学大气,具有更强前瞻性,为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同时努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推动城市紧凑发展,实现精明增长。项目建设时序要科学合理,注重快出效益。要集中财力干大事,做强中心城区功能。要善用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科学营建城市。要强化目标导向的工作推进落实机制,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提升发展质量,当好碳达峰绿色场景典范。要狠抓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动力。

张正红指出,要强化党建引领,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创新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谋划、大落实”行动,营造“想大事、议大事、抓大事”的浓厚氛围,提升专业能力水平,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和预见性,大力培育善于创新、勇于攀登、自力更生的精神,以良好作风状态建设区域中心城市。

张正红在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报告中回顾了我们党100年来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以及攀枝花开发建设历史。他指出,要传承红色基因和“三线精神”,大力弘扬“艰苦创业”精神,必须始终保持干事创业、敢打硬仗的韧劲;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必须始终保持担当作为、克己奉公的情怀;大力弘扬“团结协作”精神,必须始终保持步调一致、紧密协作的状态;大力弘扬“勇于创新”精神,必须始终保持敢闯敢试、勇开新局的胆识,切实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攀枝花建设新征程。

张正红在结业讲话中强调,这次读书班达到了统一思想、明晰任务、坚定信心、激发动力的预期目的。要把读书班的学习成果转化为落实成效,全力以赴做好当前各项工作。要围绕开班式上提出的八方面问题,扎实抓好重大课题研究,全力保持经济持续向好态势,有序推进市县乡换届工作,持续深入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及专项整治工作,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认真筹备重要会议活动,以创造性思维推动市委读书班精神落地落实。

(攀枝花市直机关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