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驻村故事>文章页

扶贫路上贴心人

http://www.scjgdj.gov.cn/  (2021-02-02 15:37:55)    

在崇山峻岭的大巴山中,有一个远近闻名的穷山村——万源市丝罗乡(现合并到黄钟镇)邓徐坝村。偏僻边远,幅员辽阔,人居分散,溪壑纵横,全村“七沟八梁一条扁”,交通阻塞,饮水困难,经济匮乏,住房破旧,年青人多外出务工,老弱病残务农留守。仅五年时间,山村处处换新颜,条条水泥路通向农家,幢幢新房坐落山间,汩汩清泉流进农户,卫生室、文化室、运动场应运而生,龙头产业不断崛起,集体经济飙升,2017年全体脱贫。谈起这些变化,村民总是说:这都是达州市质监局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刘保君任该村第一书记带来的巨变。

贫困户的“三心”书记

2015年3月28日,年逾五旬、身患高血压、糜烂性胃炎和反流性食管炎等多种疾病的刘保君心怀改变山区面貌,帮助农民脱贫奔康的雄心壮志来到邓徐坝村任第一书记。来到山村,未被山区的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看病难等困难难住,而是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他给自己制定了扶贫“三去”工作法,一是坚持住下去。住在农民家中,与农民同吃同住每月给住的那家农民1000元生活费;二是融进去。和农民感情上融合一起,成为亲人,倾听他们的心声;三是挺过去。工作中遇到困难挺住,不被困难吓倒。对待贫困村民做到有爱心、善心和信心。讲道义、情义和信义。当好党群关系的融合剂、产业振兴的催化剂、乡风文明的清洁剂。他关心贫困弱势群众,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每年都要捐赠2000多元给孟婷、孟敏杰等七个贫困学生上学资助,村民都说“刘书记是个好人”。邓徐坝上龙坑子村民马培龙、李汉清两人是五保户,老人生活不能自理,刘保君不但经常前去问寒问暖,在马培龙弥留之际,他和党委书记、村支两委一起去看望,不但帮助打扫周围环境卫生,还给老人洗脸洗脚。马培龙的亲友和村民都说:“我们还从来没有看到这么好的干部呢”。刘保君就是这样一些小事,平凡事上作好一个党员干部应该做的,融进群众的心里,得到群众的信任,把他当成自己的亲人,使群众说心理话,工作得到顺利开展。

解难惠民生

刘保君初到邓徐坝村时,大多数地方不通公路,就连到村上的一段路都阻塞,通了的路也是坑坑洼洼,尘土飞扬,行路难;村里的电灯象“南瓜花”,不但不能加工,连照明都困难;农民住的房子大多破烂陈旧;村上没有卫生室,看病要到乡卫生院;特别是饮水困难,有的村民到上面告状,吵架闹事。正是这一个个难题,难倒了过去的村干部,刘保君决定先从解决村里难题,从难事做起。

要致富,先修路。2015年起,刘保君先后向单位汇报,与其它帮扶单位一起,找市交通运输局和有关部门、领导,争取三项补助,到工地上监督施工,先后修通硬化了村社道公路20余公里,不但社社通路而且很多路直通村民住户。该村缺水,村民饮水全靠大龙洞沟的山泉水,每遇天旱饮水困难,因此对党委、政府有意见。刘保君先后20多次到各村民组、院坝宣传水法,商讨引水办法,到乔家山找水源,争取有关部门援助,组织劳力修引水渠,新建集中供水池4口,新增取水点5外,连通了每户村民的水管,让村民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有几个人将准备投给信访局和人大的告状信交给刘保君,深情的说:“刘书记,这是我们原先写的信,现在你把水给我们解决了,我把它交给你。”为解决照明、加工的问题,他找供电部门对村民用电进行了农网改造,满足了村民照明和加工用电。邓徐坝村因偏僻边远,交通阻塞,农民贫穷,住房条件很差,特别是那些精准贫困户,住房破旧,危房较多。刘保君根据党的政策,组织村组干部即时改善村民住房条件。他坚持“住房安全有保障”为重点,对住在边远的63户206人贫困户实施异地搬迁;实施土地增减挂钩改善147户;同时实施危房改造220户,人居环境改善229户,幢幢新房不断在山村展现,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为解决村民就医难问题,经村委决定,将原闲置的村小学装修新建了卫生室、文化室和1200平方米文化广场,村民不但在文化室可以学习科学技术,有电视看;卫生室有蔡医生长年坐堂,解决了村民的看病难。

精准帮扶

刘保君在扶贫帮扶中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他进村后,不是坐在家中听汇报,而是带领村组干部一起深入农户调查走访、算账,看家庭现状,确定扶贫对象。村民袁福国,老两口年过古稀,是个老党员,有儿媳、孙子共六人。两个老人年纪大,病多,体质差,劳动力弱,儿媳患乳腺癌,欠债10余万元,大孙女读高中,家中经济困难。为改变现状,儿子贷款买了一辆农用车搞运输。因家里病人多,始终入不敷出。住房还是土改分的地主的旧房子,破烂不堪,无力修补,大家因他家有车子一直没评上贫困户。2017年4月,刘保君在走访中了解到袁家情况,立即带领村组干部多次到家中实地看,问本人的实际情况,到有关部门查他家收支情况,听群众反映,重新算账,终于将他家纳入精准扶贫户,得到大家认可,重新给他家修了150平方米新房。袁福国对上级关怀无比兴奋,入住新房时,还贴了一幅“脱贫不忘共产党,致富感谢习主席”的对联。后来村上成立道德评议会,袁福国还当了会长。各项工作积极支持,家中各方面也得到改善。刘保君常对村组干部说,要精准扶贫,扶贫对象一定要精准。他经常带领村组干部走村串户,深入农家,望、闻、问、查,确定精准贫困户,将真正的贫困户纳入帮扶对象,不该帮扶的坚持去掉,最后定为176户、491人。

大力发展产业

邓徐坝村偏僻边远,无地下矿藏资源,无什么产业,年青人外出务工,年老的种粮为生。这些留下的是文化低、无技术的老弱病残者,办加工厂和加工企业不现实,只能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发展种养殖业。

为发展产业,刘保君带领部分村民到通川区、渠县、宣汉一些乡镇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寻找适合当地和自己发展的致富项目。利用外出务工村民回乡的时候,说服他们回乡创业,当引路人。同时积极奔走,引进适合当地发展的产业,为产出的商品找销路,让产业得到良好发展。

近几年,经他多次斡旋,成功引进了万源市金国银杏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万源市艳阳天种植场、万源市万花魔芋专业合作社等企业,流转土地700余亩,投入资金200余万元,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支部+基地+农户”等运作方式,种植天麻等中药材200余亩,发展银杏200余亩,种植瓜蒌100余亩。同时发展的养蜂、养羊、养猪等产业也发展良好,前景可观。

代家湾的代以轩,大学毕业后外出务工,欲返乡创业,利用野生天麻种子培育高仿野生天麻。刘保君多次到他家了解有什么困难,及时进行解决。为此,为他协助流转土地100亩,牵头动员干部、驻村工作队和村干部以入股的方式,成立天麻种植试验组,筹资10万元;组织村民砍菌棒、种植等,后村上支持5万元帮助发展产业。天麻产出后,刘保君又联系企业来收购天麻,每年收入10余万元。村民在务工中不但有收入,还学会了天麻种植技术。在代以轩带动下,全村种天麻300余亩。刘书记还帮助王晓艳、李文国夫妇在该村流转土地200余亩,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投资120万元,种植山药、金花葵、药用百合等中药材,公司发展良好,村民不出村在公司务工,增加了收入。他还根据村民具体情况,因人制宜,发展养殖业。动员在外务工的梁洪华回乡创业,带他外学习养蜂,现养中蜂100桶。蜂糖产出后,又动员单位干部职工购买,解决销售问题,每年收入7万多元。梁洪华致富后,主动给村民传授养蜂技术,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他还动员孟奎贤办养殖场饲养生猪,年收入20多万元;60多岁的曹绪国养羊、养猪收入10余万元;易传文养羊收入7万余元。他组织村民到山中捡菌,掰竹笋、挖药材增加收入,联系中药材公司、药商来收购药材,动员单位职工和朋友购买农民的产品,利用电商销售,解决销售难。让农民在家门口挣钱,增加了收入。

扶智、扶志激发内生动力

刘保君在扶贫工作中,感到要让农民摆脱贫困,提高农民素质十分重要。因此,他把扶智和扶志当作帮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他和村支两委依托原村小(现闲置)建立了活动室,带头讲党课,增强党员干部的服务意识。同时建立了“农民夜校”,利用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普及致富技能,传播文明新风。安排工作队的农艺师马志忠给农民讲水稻高产栽培、玉米优化种植、畜禽病疫防治、魔芋高产栽培,天麻、瓜萎栽培等技术,同时请一些致富能手讲实用技术。刘保君也经常给农民讲党的方针、政策和脱贫攻坚。指出幸福生活全靠自己苦干实干,党的政策好,致富还靠自己实干,勤劳致富光荣。对脱贫致富的农户进行表彰,并指出人不怕穷,就怕无志气,脱贫致富只能靠自己干,“等、靠、要”是不能脱贫致富等道理。破除了不想脱贫,不愿脱贫的依赖思想,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被激发,根据自身实际,制定脱贫计划,形成了你追我赶比脱贫的局面。全村2017年实现了整村脱贫。刘保君也连年被万源市、达州市及达州市市管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2018年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表彰为优秀第一书记。2019年被纳入达州“阳光问廉”先进典型。

(万源市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中心工作人员 王发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