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工作简报>文章页

2019年定点帮扶简报第3期

http://www.scjgdj.gov.cn/  (2019-03-26 09:58:10)    

【工作动态】

1. 1月26日,李云泽副省长一行到宜宾市兴文县马石沟村慰问驻村干部、调研冷水鱼养殖基地。李云泽详细了解了马石沟村的脱贫攻坚及产业发展情况,鼓励全村搞好学前教育,努力提高贫困户主动脱贫意识和自身致富能力,形成持续发展的动力。

2. 1月21日至22日,国家安全厅党委书记、厅长赵坚赴通江县,了解脱贫攻坚进展情况,督导脱贫攻坚任务,看望慰问了松溪乡胡家山村和昆仑村驻村工作队干部。

3. 1月22日至23日,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徐旭赴凉山州普格县、西昌市调研健康扶贫工作。徐旭一行详细了解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健康扶贫工作开展情况,看望驻村帮扶工作人员。

4. 1月24日,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对口帮扶的南充市高坪区斑竹乡,组织3个贫困村开展以“团结、友爱、健康、快乐”为主题的迎新春农民趣味运动会。

1月28日,四川警察学院党委常委、政治部主任唐雪莲一行赴叙永县水尾镇西溪村开展帮扶对接工作。

【特色亮点】

立足“智志双扶” 下足“绣花功夫”

——四川农业大学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帮扶雷波县经验做法

2017年以来,四川农业大学、宜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称川农大、宜宾职院)认真履行服务职能,发挥智力富集优势,积极整合高校资源,立足“智志双扶”,下足“绣花功夫”,切实帮助凉山州雷波县贫困户发展致富。

一、党建引领,支部共建,建强基层战斗堡垒

以“阵地共同建设、活动共同组织、作用共同发挥”为主旨,川农大党群机关直属一支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党支部,宜宾职院后勤党支部等分别与雷波县唐家山党支部、马史洛村党支部等签订《校地支部互联共建协议》,往来互动,常态化组织专题党课、集中学习、座谈研讨等互联共建活动10余场次;通过QQ、微信等建立支部新媒体互联共建群,即时沟通,搭建跨时空党建沟通交流平台,不断提升支部党员党性修养,培养能来、能战、能胜的脱贫攻坚党员突击队5支,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0人,增强了贫困村党支部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成功打造县级红旗党支部1个。

二、校地合作,人才支撑,培育农村核心动能

结合贫困县产业发展和村级治理需要,宜宾职院与雷波县马湖乡签订《村级干部人才校地共育协议》,确定自2018年起至2020年,分期分批开展村组干部、致富带头人等专题培训班,着力打造一支本土化永远不走的村级干部人才队伍。同时,以本土技术人才为培养对象,承担培训经费20万元,组织开展种养技术、就业创业、农技人员知识更新等专题培训,提升村民产业发展、务工就业及创新创业能力,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了其感恩奋进意识。截至目前,已在校组织村组干部培训班2期、专题技能培训班10期,培训贫困县村组干部50人次,其他学员458人,为贫困村培养了一支思路更清、视野更阔、素养更全,能有效带领村民开展民主治理、拓展致富路子、推动乡村振兴的“明白人”。

三、技术指导,专家服务,强健农户造血机体

川农大成立种养殖技术专家团,以主持单位或技术单位身份争取省州产学研融合科技扶贫项目支持,与县域贫困村专合社、国资公司等合作,在雷波县实施“茶叶提质增效”、“紫山药高效栽培”、“生态蔬菜种植”等7个科技扶贫项目。同时,配套生态养蜂、玉米秸秆青贮、冬季牧草培育等核心技术,推广应用“玉-豆-草-羊”种养循环课题成果,组织专家赴千万贯乡等县内10余个乡镇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通过项目实施,争取各级配套资金360万元,指导建立专合社4个、专家工作站1个、生产示范基地10个,发展了雷波莼菜、茶叶、山药等特色产业,助推项目核心示范区农户年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

四、主动投入,以购代捐,拓展乡村致富路子

川农大积极利用种养殖技术优势,扶持雷波县贫困村科技示范户,主动在贫困村投资30万元,推动引导村级产业发展,举办“川农牛”公益营销大赛暨年货节,在“牛e”平台上线雷波马湖莼菜、山葵、紫山药等特色产品。仅2018年,就撬动企业投资230万元,发展中蜂90余群、猕猴桃-白芨近百亩,帮助销售达30万元。宜宾职院免费为雷波县编制茶叶及村级产业发展规划,为唐家山村编制产业发展规划,为马史洛村等贫困村捐赠24万元产业发展资金,与雷波县签订200万元“以购代捐”合同,在校内和市区分别开办贫困县农超对接超市,为雷波县贫困村在宜宾开设农特产品销售门店,采取售价上浮、运费补贴、劳务补偿模式,与多个贫困村签订《农特产品直供协议》,仅2018年,就采购雷波县农特产品120万元。

五、教育扶贫,扶智扶志,阻断贫困代传问题

川农大实施“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按要求采取“订单招生、降分录取、免费就学、定制培养、定向就业”方式,面向雷波县招收农业、林业、规划、环保等紧缺人才;主动与马湖乡签订校地合作协议,在多个贫困村建立校外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利用寒暑假分期分批开展支农支教、技术指导、调研培训等活动。宜宾职院面向深度贫困地区定向招生,同等条件优先录取雷波县贫困学生;捐赠资金5万元,与其他资金整合在唐家山村建立全县第一个贫困村教育医疗爱心基金;通过奖学、助学模式支持贫困村学生求学成长;采取送教上门模式为幼儿教学点教师开展师资培训,推动贫困村孩子在心里种下梦想,努力求学奋进。2017年以来,川农大、宜宾职院已对口招收雷波籍本专科学生90人,组织师生到村实习实践220余人次,资助贫困生求学110人次,为7个幼教点培训幼儿教师38人次,引导全县呈现出尚学重教良好风尚。

【驻村故事】

一片赤子心 浓浓羌山情

——记省政府办公厅驻北川羌族自治县驻村干部陈丹

四松村,省定贫困村,位于北川羌族自治县海拔最高的乡镇漩坪乡。提起精准扶贫的事儿,四松村的乡亲们都会竖起大拇指夸赞从省政府办公厅来到村里的驻村干部陈丹。大伙都说,他脚下沾着泥土,心里装着群众。点滴故事,一片真情,化作了羌乡大地盛放的羊角花。

展特长察民情,他是群众眼中的“活地图”。如何在最短时间熟悉村情民意,有效开展帮扶工作?这是陈丹初到四松村面临的最迫切的问题。左思右想,陈丹猛然醒悟,为何不利用自己学计算机专业的优势建立四松村的村情地图?这样就能准确掌握贫困户的具体位置以及全村的产业布局等信息,达到精准帮扶的目的,为此,陈丹制定了详细的走访计划。为了采集有效信息点位,每经过一条道路、一片农田、一户人家,他都会习惯性地打开地图,迅速作出标记,然后在笔记本上记下勘测的间距,直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集中精力通过CAD工程绘图软件描绘出四松村的村情地图。脚步丈量民情,行动服务民生。有了村情地图,村里的情况一目了然,特别是在与村民讨论产业发展、扶贫规划的时候,如果村民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陈丹就信心满满地打开地图为村民们一一答疑解惑。

用真情解心结,他是群众眼中的“好亲戚”。52岁的羌族蹇阿姨想申请村里的公益性岗位,但由于不符合政策,未能如愿,于是对村干部耿耿于怀,时时处处“唱反调”。基于这种情况,陈丹每次下村时都会“故意”绕道到3组蹇阿姨家,主动帮这位羌族阿姨挖土豆、掰玉米,与她拉家常、讲政策,且每隔一天去一次,最终感化了这位“脾气火爆”的蹇阿姨。2018年8月的一天,蹇阿姨突然腹痛难忍,她第一时间拨通了陈丹的电话。得知情况后,陈丹急忙赶到医院,通过帮扶单位协调,连夜将蹇阿姨送往绵阳市中心医院救治,蹇阿姨的病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现在,当陈丹再次在村上看到这位羌族阿妈时,她会主动招呼陈丹到家里坐,又是端茶,又是剥瓜子,像招待久别重逢的亲人一样。

引项目促产业,他是群众眼中的“带头人”。四松村山高路陡土地贫瘠,以往的招商引资最后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如何招商引资上项目,成为了四松村最难办的事。陈丹提出了打返乡创业“亲情牌”和绿色养殖“特色牌”的招商思路。得知村上陈大哥在江油搞黑猪繁育基地搞得很有特色,便主动与其对接。为了让这名能人返乡创业,陈丹三天两头去陈大哥母亲家嘘寒问暖,给老人家做思想工作,请老人家也劝说儿子致富不忘家乡人。他还将四松村的发展变化,拍成视频、照片发给陈大哥,让陈大哥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家乡的变化和帮扶干部的诚意。与此同时,还通过为陈大哥申报圈舍补助金、减免土地租金等一系列措施,终于成功说服陈大哥返乡创业。四松村黑猪繁育基地项目正式落地,成为四松村第一家投资上百万,年产生猪1000头以上的产业项目,填补了村内无实体企业的空白。

“些小北川县村官,一枝一叶总关情。”驻村工作以来,他把家安在了村里,也把心留在了村里。

(省直机关工委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