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市州动态>文章页

绵阳市“扶贫赶集日”“一二三四”工作法
深入推进以购助扶

http://www.scjgdj.gov.cn/  (2018-11-14 09:40:39)    

绵阳市直机关工委、绵阳市扶贫移民局、安州区人社局在帮扶安州区秀水镇青松村的过程中,敏锐发现了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的主要矛盾。针对这一主要矛盾,探索实施了以购助扶活动,后来逐渐发展为“扶贫赶集日”活动,并探索出了“扶贫赶集日”“一二三四”工作法,并逐渐在全镇、全区、全市推广。近期,全市将在青松村召开以购助现场会,进一步总结、推广经验。2018年以来,全市开展“扶贫赶集日”活动1200余次,帮助贫困村群众销售农副产品1000余万元。

锁定一个目标。“扶贫赶集日”活动始终坚持以提升贫困村群众内生动力为主要目标,同时,让全村群众共享脱贫攻坚成果。群众内生动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没法一蹴而就。在这方面,主要开展了三项工作:一是晓之以理,帮扶干部、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定期入户宣传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引导群众摒弃“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懒惰习惯;二是晓之以利,通过开展“扶贫赶集日”入户帮助群众算收入账,通过对比、算账,让群众明白一头猪、一只鸡、甚至一棵扁豆苗可能带来的经济价值,让群众看到真金白银;三是晓之以义,为群众讲清楚党中央脱贫攻坚政策的核心要义,让他们明白通过自身努力,摘掉贫穷帽子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也是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开发两种模式。一是私人定制模式。顾名思义,就是帮扶干部需要购买什么,定点让贫困户种(养)什么。对于生产资料不足的贫困群众,帮扶干部还送幼仔、送种子、送肥料。等农副产品成熟后,再略高于市场价实施回购。二是产品购销模式。帮扶干部改变以往那种送钱送物的“输血式”扶贫,改为购买农副产品,鼓励群众劳动致富的“造血式”扶贫。目前主要是集中在扶贫赶集日购买,也在入户的时候购买群众的核桃、大米、鸡蛋等农副产品。

细化三个步奏。一是统计发布产品信息。每次扶贫赶集日之前,青松村安排专人统计本次赶集农户需要售卖的农副产品。然后将产品名录在帮扶单位和中国社会扶贫网进行公布,便于帮扶干部和社会爱心人士提前认购。同时,根据认购的情况,调整农副产品的种类,对于畅销的农副产品,进一步动员群众生产,对于滞销的农副产品,适当控制产出的节奏。二是组织实施质量检验。每次赶集之前,由秀水镇农业服务站对农副产品实施质量检测。凡是质量检测不合格的,一律不准参与交易。三是定期开展赶集交易。充分考虑农产品产出周期和帮扶干部购买需求等因素,经反复征求意见,最后确定每月组织一次“扶贫赶集日”活动,并将具体的活动时间在赶集场地对外公示,让干部、群众早知道、早准备、早对接。

提供四个保障。一是质量保障。设立质量监督员,对农产品质量实施监督,凡是发现以次充好的情况,不仅要取消农户本场“赶集”活动的资格,还要“黄牌警告”,视整改情况,再决定是否允许其参加以后的“赶集”活动。二是价格保障。参照“赶集”活动前一天,秀水镇菜市场商品价格制定赶集商品指导价格。因赶集活动的农产品大多是绿色环保的土特产,所以,允许产品售价略高于市场价。但最高不得高于市场售价的10%。三是服务保障。为确保赶集日活动顺利进行,青松村两委切实做好了相关服务保障工作。编制了具有乡土特色的竹篮,设置鸡、鸭现场宰杀点,配备真空包装设备等。四是公平保障。参与售卖的群体公平,贫困户、非贫困户均可参与交易赶集,以产品质量取胜。参与赶集的干部、职工一视同仁,按照商品经济的交易规则办事。买卖双方的交易,无论是价格、质量、数量都受到全程监督,确保过程公平。

(绵阳市直机关工委)